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四力四全蹲点】是什么触动搬迁群众兴奋点? ——赫章县“党建+积分”服务机制探索易地搬迁幸福模式

  • 作者:史红云 刘 莹 谢朝政 王维维 尹 莉 王星
  • 编辑:杨霞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19-09-04 13:49:31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史红云 刘 莹 谢朝政 见习记者 王维维 尹 莉 王星


  金银山不产金银,金银山是赫章县易地搬迁扶贫点名字。


  一缕朝阳,穿透山间薄雾,照耀着鳞次栉比的楼房和红花碧草的广场。伴随飞鸟呼朋引伴,教室里传出朗朗读书声;扶贫车间工人们整整齐齐上班;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休闲广场上或散步溜达、或凝神下棋、或拉二胡唱山歌……金银山街道的秋天早晨,一派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

W020190904469885694190.jpg


W020190904463186771580.jpg

  这是乌蒙山区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居住着来自赫章县各乡村的2760户13622人。“开始搬来时真有点忐忑不安,担心住不惯,怕吃了上顿愁下顿。”62岁的银山社区搬迁户陈祖良说,搬家后享受到比农村高的城镇低保,做了小区里的巡逻员,每月工资400元,53岁的妻子找到了工作,孩子读书得到国家政策扶持。


  这些来自全县边远乡村、过去生活习惯千差万别的群体,现在,却变成了衣装打扮得体、说话文明礼貌、环境干净整洁的新市民,人人脸上开满幸福花,这让负责搞管理服务工作的干部们同样充满幸福。


  是什么触动搬迁群众兴奋点,让大家安居就业乐不思归,金银山街道办工作组组长朱启辉说,是“党建+积分”管理。



  “党建+积分”打开幸福密码



  “党建+积分”模式,实际上是给群众建了一个“行为银行”,让群众明白行动就有收获,行动才有收获,从原来的等着发放救济物资变为通过劳动争取积分兑换物资,通过激励机制撬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


  这种模式的成功发酵,在“酒鬼小吴”身上得以充分体现。


  走进银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户吴道红家,房间一尘不染,家具摆放整齐,客厅靠墙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台电脑,吴道红正在做社区居民反映问题完成情况统计。

W020190904466979772825.jpg

  “孩子他爹才26岁,初中毕业,但以前是个十足的‘酒鬼’,老家桌子上放的是酒瓶瓶,随时喝得醉醺醺,谁说都不听。”吴道红的妻子罗昭艳说,“现在吴道红不喝酒了,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当上了楼长,有时间就去附近的工地打工,去小区里为老人们免费理发。”


  吴道红的不良习惯得以改变,是从乡下搬进城后,实施的“党建+积分”的社区服务管理。


  金山社区和银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文兵说:“为了服务好搬迁群众,让他们改掉不讲究卫生,乱丢垃圾,嗜酒酗酒等陋习,改变他们等靠要思想,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社区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评估,决定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借鉴企业的积分管理制度,探索‘党建+积分’服务管理模式。”



  “党建+积分”模式,就是把社区党员、干部,商户、家庭、群众全部纳入积分管理,设置基础分100分,对干部的能力水平、服务质量,居民的公益美德、生活就业等,分门别类按不同标准进行积分加减。干部积分高的,在学习培训、年度考核、评先选优、提拔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居民积分高的,在培训、就业、入学等方面优先考虑,并可用积分兑换米、油、衣服等生活用品。这样一来,就把干部和群众有效地“捆绑”在一起,让干部尽职尽责,群众有劳有得。


  回到“酒鬼小吴”的话题。在老家古达乡发河村看不到脱贫致富希望,吴道红便自暴自弃“今朝有酒今朝醉”。搬进银山社区后,虽然日子好了,却戒不掉酒瘾,社区便通过扣积分来“收拾”小吴。只要你爱喝,就按规定毫不手软地扣分。分扣多了,导致女儿吴雪进不了社区四点半学校辅导功课。看着女儿被拒门外哭红双眼,吴道红着急了,他只好咬着牙戒掉了酒,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争取积分,女儿终于返回了四点半学校。


  “党建+积分”的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充分激发了搬迁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看到小广场上的国旗没有旗台,群众自发找来砖头和水泥,一晚上便砌起了崭新的旗台;今年正月初一周训朝患老年痴呆的母亲走失,上千名搬迁群众帮助寻找;身患鼻咽癌的郑应朝把积分兑换的物资捐给比他更需要帮助的人……



  “就业+创业”注入幸福源泉



  曾经,家住古达乡海营村的周珍武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要照顾,上大学的两个孩子要用钱,周珍武却无法外出务工。周珍武原本是个能干的人,砌砖、水电装修样样会,但生活的地方太穷,空有一身手艺无处施展,有时还得靠亲戚接济,人也跟着颓废,借酒浇愁。


  搬到银山社区后,社区领导走访时得知他会多种手艺,帮他联系了在社区搞装修的活,日工资260元。熟悉情况后,周珍武和另外几个懂点装修的搬迁群众到附近工地承包活路做,日工资300元以上,家里境况迅速改善。“现在活路都干不完,哪还有时间喝酒。”周珍武说。

W020190904463800280402.jpg


  “搬迁群众只有积极就业创业,有了稳定收入,幸福才会长久。”朱启辉说,过去由于生存艰难,许多贫困群众习惯了要救济、靠救济过日子,逐渐形成了等靠要的懒惰思想。他清楚地记得,野马川经济开发区第一次到社区计划招51名工人,动员了5天,结果只有30余人报名,上了几天班就都跑回来了。


  “只有通过培训,把群众等靠要思想转变过来,并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脱贫致富才有希望。”朱启辉说,社区立即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根据积分服务管理机制,积极参加培训的加分。“既能学到技能,又能增加积分,兑换奖品,为什么不去?”家住古达乡中山村的周训朝家有患老年痴呆的八旬老母亲,妻子长期生病,没法外出务工,生活窘迫。参加社区创业就业培训后,周训朝瞅准时机做起了送桶装矿泉水的生意,现在每天送水80余桶,月收入超过8000元。

W020190904459129362030.jpg

  截至目前,搬进金山社区和银山社区易地扶贫搬迁户2760户13622人,劳动力人口6389人,通过培训就业5163人,就业率超过80%,自主创业近百人。群众有了稳定收入,日子越来越幸福。


  “县委政府为社区配套的5000平方米的社区工厂厂房、8700平方米的商业区和308间门面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我们将采取积分高的优先租用、减免租金等方式鼓励群众创业。”朱启辉说,街道正在和银行协调,争取积分高的优先贷款,支持群众创业。



  “教育+辅导”放飞梦想翅膀



  贫穷人家的孩子也有五彩斑斓的梦想。老家住双坪乡五里村的11岁小女孩朱余的梦想是长大当一名舞蹈家。每当她提出想学跳舞,妈妈傅红只能轻轻叹气。


  “偏远山村哪有这个条件?”傅红说,娃娃上学每天要走一个半小时才到村校,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了路上。再说村校没有舞蹈老师,乡村没有舞蹈培训机构,孩子的梦想怎么实现?


  去年6月份,傅红一家搬进了银山社区,学校离家只有10分钟路程,很近,孩子一下子空出来大把时间。社区适时成立了四点半学校,让志愿者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朱余报了名。在四点半学校,老师们知道了朱余的梦想,便教她跳舞。朱余是跳舞的好苗子,一教就会。

W020190904460710538983.jpg

  为了更好地挖掘朱余的舞蹈天赋,社区专门为其联系了赫章县最大的舞蹈培训机构——国风舞院,免费对朱余进行舞蹈培训。短短一年时间,11岁的朱余便成了赫章县的舞蹈小明星,假期中赫章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乌蒙号角•智慧列车”行动工程暨送文化下乡活动,朱余场场参与,优美的舞姿引来无数点赞。


  学习跳舞之余,朱余的功课并没有落下,每科成绩从村校时的60多分提升到了90多分,还当上了班长。搬进城的第一个学年,朱余获得了六张奖状,有“勤学之星”、优秀班干部、语文竞赛第三名、英语成绩第三名等。在优质的教育环境里,朱余的梦想正张开翅膀飞翔。

W020190904460518182260.jpg

  孩子优秀,父母也不能掉队。傅红时时刻刻都想着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做好事挣积分,每个季度都拿到奖励物资,妈妈和女儿相互激励,整个家庭向着幸福的彼岸迈进。


  搬进优美环境,接受良好教育,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更足。今年,金山社区和银山社区共有124名孩子考上大学,这些即将跨入大学的学子们假期中来到四点半学校,给小弟弟小妹妹们辅导功课,传递着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W020190904463506681398.jpg

  在金银山街道,许许多多走出大山的孩子扬起了理想的风帆,许许多多原本贫困的家庭奔向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记者手记:


  搬出恶劣环境,搬离贫困包围,过上幸福日子,这是党和政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目的,也是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但由于不少搬迁群众长期养成了不讲究卫生、嗜酒酗酒等坏习惯,养成“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钱粮”的等靠要思想,导致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难。如何才能触动搬迁群众的兴奋点?


  赫章县探索出了“党建+积分”管理模式,变过去发放救济物资为靠劳动争取积分兑换物资。群众积分高的,在贷款、就业、创业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优先享受优惠政策。


  这一体制机制触动了搬迁群众的兴奋点,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搬迁群众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城市生活,社区和谐幸福。同时,让服务群众的党员干部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他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关心群众冷暖,为群众谋发展,和群众打成一片。


  贵州如何构建“五个体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如何助推乡村振兴,赫章县探索的“党建+积分”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