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四力四全蹲点】营盘:北盘江畔破“围城”

  • 作者:李筑 尹长东 陈诗宗 刘定珲 屠琪
  • 编辑:张婷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19-08-19 19:39:04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筑 尹长东 陈诗宗 刘定珲 屠琪 见习记者 邓运 实习生 黄腾霄


  产业布满山间


  仲夏,北盘江南岸天高云淡,水城县营盘乡坐落于此。


  这里,拥有独特的交通优势——往北片刻可上杭瑞高速,向南则可立入沪昆高速……


  这里,拥有优质的农特产品——维C之王金果刺梨铺天盖地,桃花鸡蛋日产日销……


  这里,拥有富集的旅游资源——滔滔北盘江在此冲切出壁立千仞的乌蒙大地缝,绘画出壮阔山水图卷……


  然而,这里却曾深陷贫困——


  2016年,营盘乡2.1万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95户6417人,被定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营盘得以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近日,记者走进营盘,探寻这个极贫乡镇的精准脱贫之路。

  刺梨产业


  “破”:搬开“拦路虎” 走出“围城”


  营盘,地如其名。羊肠小径曲折盘绕,如聚的峰峦将这个“营地”团团围住。


  “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营盘长期陷入“围城”困境。


  三个“老大难”,成为阻挡着营盘突围的“拦路虎”。


  干净整洁的街道


  ——行路难。从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里,营盘乡红德村每天都有上百人次,乘坐挂在钢缆上的吊篮,通过一个叫“悬洞子”的峡谷,出村、回家。


  “看上去很近,走起来很远。”这是营盘当地村民常挂在嘴边的话。


  ——“吃水难”。靠着打水井、蓄水池根本解决不了吃水问题,“望天水”成了大多数营盘人不得已的选择。


  “有女不嫁营盘,连吃水都困难。”严重缺水已让当地群众苦不堪言,来自邻乡的“打击”无疑是雪上加霜。

  ——“用电难”。整个营盘乡用电仅靠一个小水电站,白天基本不供电,晚上也只能享受几个小时的“光明”。


  “屋头请客吃个饭,得提前去电站报备。”回忆起儿时生活,营盘乡副乡长何光明露出了苦笑。


  2016年9月,营盘被确定为全省极贫乡。痛定思痛,营盘人决心奋起直追,誓要后发赶超!


  蓄水池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省、市、县各级扶贫专班进驻后,不约而同找出了制约营盘乡脱贫攻坚的交通“瓶颈”。


  两年多来,全乡完成公路建设45条211.447公里,其中通组公路40条133.854公里,旅游公路4条49.2公里,改扩建产业大道(鸡龙二级公路)1条28.295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组公路完成比例达100%。


  乘势而上,营盘尽锐出战,组建十个工作专班和62个到组入户决战决胜工作组,直击“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下足绣花功夫补齐短板。


  ——饮水保障。完成水库建设1座,山塘9个,完成管道安装100.49千米,106个村民组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解决安全饮水5856户,完成比例100%。

  水库


  ——电力保障。建设35KV变电站一座,新增变压器37台,完成线路改造99000余米。


  ——通讯保障。完成通迅基站建设20个,4G光纤全覆盖,广电云“户户用”完成99.67%。


  “自从路、水、电通了之后,去县里从6个多小时缩减为1个多小时,在家里就能用上自来水,我还买了电视机、电冰箱。”如今,哈青村村民耿文所的生活质量天翻地覆。


  “立”:长短结合 干出新动力


  曾经,山高、坡陡、谷深,千万重山阻碍了营盘乡的发展。


  “没有路,种出来的产品销不出去;没有水,庄稼只能是靠天吃饭;没有电,一切机械设备无从谈起。”对土地无比依恋的营盘人,却难以得到土地的馈赠。

  营盘变电站


  “穷根子”在哪?


  “石漠化严重、产业不强、优势产业规模小、低效农作物占比大。”营盘乡挂职副乡长彭盛烈一语道出营盘曾经的“痛点”。


  “药方子”怎么开?


  选择发展路径明晰、市场前景可观、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显得尤为重要。


  “选准产业、做实产业,就不愁富不了。”营盘乡干部和群众达成高度共识。

  蛋鸡场


  决战号角吹响后,营盘乡的山地特色农业紧贴公路建设布局,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依托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项目,营盘选择了适生性强、生态效益好、市场前景可观的刺梨产业作为“减贫出列”突破口之一。

  猕猴桃产业


  长短结合,多点支撑。在产业布局中,营盘乡还因地制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猕猴桃、食用菌等产业,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两年白驹过隙,营盘乡产业面貌焕然一新。眼下,全乡已形成了“两长四短”的产业布局——


  1.69万亩刺梨产业覆盖贫困户533户2132人,3100亩猕猴桃产业覆盖贫困户353户1456人,是为“两长”;

  中蜂养殖


  覆盖贫困户40户110人的2400群中蜂养殖、覆盖贫困户79户253人的50万羽桃花蛋鸡养殖(一期20万羽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30万羽正在建设中)、覆盖贫困户108户456人的年出栏9000头温氏养猪、直接带动60名贫困户就业的120万棒食用菌产业基地,是为“四短”。


  天道酬勤!营盘交上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脱贫攻坚答卷——


  到2018年底,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98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6年的2209户6861人减少到487户1576人,实现贫困人口1722户528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7.34%下降为8.58%。


  “变”:打通走向未来的“大通道”


  事物都有两面性。际山连峰虽阻碍了营盘的发展,却也成为了这方水土天然的“保护伞”。


  在营盘乡登高远望,一望无际的林海随风飘动,迎面拂来沁人心脾的芬芳。


  营盘乡拥有富集的旅游资源——


  景区游船乘坐点


  这里有北盘江大峡谷、牛棚梁子、乌蒙大地缝、峰岩石林……


  还分布着西康玉兰园、轿子顶大草场、兰花瀑布群、干沟一线天、万亩桃花园等景点;


  乡境内山高石奇、群山相聚、峰峦叠障,有石林、石牙、石洞、石谷、峰林、瀑布、天生桥等地表岩溶形态;


  地下,溶洞、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风姿绰约。


  如何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活水”?营盘乡换位思考,找到了资源的最佳“打开方式”——

  在解决脱贫的基础上,以农旅一体化为发展方向,打造观光体验、康养度假、地质科考之乡为目标,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全乡解决持续脱贫、走向全面小康的支柱产业。


  营盘乡充分利用群众会、讲习所、专题培训班和组织外出学习等形式,教育和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群众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性,扩展旅游产业就业创业空间。


  依托北盘江大峡谷景区,构建起从住宿、餐饮到旅游商品打造、农旅一体化发展的旅游产业生态系统,系统解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消费问题,促进相关要素和产业集聚,推进产品、业态和产业逐步整合,形成旅游产业链,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受益。


  跳出旅游文化同质元素,从差异化上入手,加大对营盘乡境内各旧营遗址的保护,发掘“营”的文化,保护传承好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和文化习俗,打造营盘旅游文化之魂。

  下一步,营盘更将全力建设乌蒙山地质博物馆、户外运动管理中心、龙潭山景区、农旅一体化示范园等项目,实现农业脱贫、旅游致富的良好局面。


  “天时、地利、人和,未来营盘将开启一条北盘江旅游发展大通道。”说起旅游产业的明天,营盘乡科技副乡长李孔虎信心满满。(责任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