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初心传家宝】穿越战火的家书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梁晓琳 张发扬


  “这些穿越战火的家书,是我们家最珍贵的传家宝。”7月6日,在瓮安县冷少农烈士故居,75岁的冷启中隔着玻璃抚摸着展柜里的书信,向记者讲述起了书信背后爷爷冷少农烈士的感人故事。

  冷少农(1900—1932),原名冷肇隆,贵州省瓮安县人。1917年,考入贵州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先后在民意日报社、贵州筹饷局工作。1925年,冷少农怀着拯救苦难中国的伟大抱负,来到广州参加革命,进入黄埔军校政治部,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先后打入南京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军政部任秘书。1932年潜伏身份暴露,在南京被捕,6月被国民党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2岁。

  冷少农是奉周恩来指示潜入龙潭虎穴南京的中共隐蔽战线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杰出的红色特工之一。


  因为冷少农在南京工作的特殊性,既不能回家探亲,也不能告诉家人,这使得家人很担心他也对他的工作产生了误解,多次写信催他回家,并指责他“不忠不孝,忘恩负义”。


  对于家人的担心和误解,记者在冷少农写给母亲的长达14页5000字的信中,读到了这样感人至深的句子:“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受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我们这样的做法,自然有一般人不满意,有些是不了解,有些是对于他们有利害关系,随时都在阻碍我们,反对我们,甚至要杀害我们……”“儿此去的目的,完全尽忠革命,为国家为人民尽应尽之能力。”


  至于要不要回家,他说:“回家的事不能定的,要是革命迟一点成功,或者中间遭了挫折,我自己就死在外面,跑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更说不上回来不回来了。”

  冷启中回忆,为了小心翼翼的保存好这些家书,小时候,看见爸爸冷德昌把厚厚的家书放在了后墙的坛子里,“既防潮又防老鼠,还不会被发现。几十年了,这些信都保存得好好的。最后,都捐给了国家,其中绝大部分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因为舍不得爷爷的家书,冷启中留了两封在家中,并用报纸细细地卷起来,珍藏在了木楼的夹板中。


  后来,贵州省举行新中国成立30周年的有关展览,省里相关专家找到冷启中,他又把这两封珍贵的家书捐了出去。


  “这些书信不仅是我家的传家宝,也是全社会的传家宝,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爷爷的事迹,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如今,这两封家书珍藏在省博物馆。”冷启中说。

  如今,故居里保存的所有家书都是复印件,但对于冷家人来说,依然珍贵非常。


  “这些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家书,字里行间表达了爷爷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厚谊,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和忠贞不渝的高尚品质。”冷启中说。


  在冷少农的家书里,不仅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作为丈夫、父亲、弟弟,家书中还体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


  给妻子娴贞的信中说,“这几天我偶然看到贵州的报纸,得知黔省政府已布告令全省女子剪去发髻,我不胜高兴,所以特别写这信给你,请你不要迟疑的把你的头发剪了,做一个首创者......你看剪了发放了脚的妇女,是如何的美丽,是如何的爽利,请你不要迟疑的把它剪了吧......在此问你的安好并乞往母亲处化名请安。”


  给儿子的信中,他这样说,“时代的车轮不息的旋转,希望你好好的努力,以期无负于家庭无负于社会......我之爱你,是望你将来为一极平凡而有能力为一般劳苦民众解决不能解决之各项问题,铲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苍儿,社会之新光在照耀着你,希望你猛进!”


  在给大哥的信中,他说“我前次写给母亲的信,并不是对于你们有什么误会,我是觉得你们这样的盼望我回家,而我一时又不能回家,使你们老是期待着。也不是个办法,只好把它说得决绝一点,使得你们对我绝了望,不至于欠心挂肠的......我倒是希望你们对我加以原恕哩。”


  这些朴实的语言,对亲人饱含深情,对革命赤胆忠诚,对党矢志不渝。这些精神在冷家人的身上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在优良家风的浸润下,冷家后代8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人成为全国劳模,1人成为全国先进,在各自的事业上奋发图强,为国家为人民尽应尽之能力:


  冷少农之孙、冷德昌之子冷启中在教育战线上工作多年,多次当选为省州县先进,2006年成为全国教学科研优秀教师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退休之后,他将自己在教育战线上积累多年的成果写成了《教师必备的十大职业精神》一书;


  他的曾孙冷红松在公路系统兢兢业业工作20多年,多次荣获省州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每次看到这些家书,爷爷的故事都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做一个有用的人。我们希望像他一样为国家为人民尽应尽之能力。”冷启中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冷少农的家书,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更是一次坚定信念的党性锤炼。


  冷少农给母亲的家书——

  冷少农给儿子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