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两会写真·精彩数贵州】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谢朝政 庞博


  2018年,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交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喜人答卷——经济增速全国领先,人民获得感极大增强。

  在全国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

  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居全国第一;

  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国第一;

  ……

  这些,都成为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

  何光亮代表:在全国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

  2018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即以当年产生的磷石膏量来决定第二年的磷肥生产量。信心的底气在于,消纳利用磷石膏,贵州已有了一些成熟的技术和方法。

  陈少荣代表: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居全国第一

  2018年7月,梵净山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贵州省第4个世界自然遗产。贵州拥有的世界自然遗产数量跃升为全国第一,贵州的生态价值与保护管理,得到世界充分认可。

  孙登峰代表:建立全国首个“绿色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实验室

  去年,中国人保财险在贵安新区建立了全国首个“绿色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实验室。自获批成为国家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来,贵安新区积极探索,初步搭建了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产品创新和服务体系、多层级政策支持体系、绿色标准认证体系、绿色金融风控体系这“五个体系”。

  查艳代表: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贵州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2018年,全省远程医疗服务总量达23.6万例,累计节约医保、群众自付医疗费用及外出就医产生的交通、食宿、误工等费用约3.8亿元。

  吴明兰代表: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2018年,贵州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待遇水平和办学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在西部率先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教育事业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黄东兵代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国第一

  2018年,贵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10.3%,位居全国第一。数据背后,包含丰富而广阔的内涵,体现出贵州经济增长强劲带来的发展红利。



  三月的贵州,千山竞绿,百花争春。普安春茶吐出嫩芽,赤水翠竹迎风展绿,黔西北杜鹃花恣意烂漫……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亮丽铺展。

  大美的生态画卷,让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谈起“贵州绿”时底气十足。“山清水秀的贵州是干事创业的好地方,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也是养老的好地方。想健康长寿到贵州养老。”

  这份生态成绩单给了代表委员们足够的自信:去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7%,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和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中心城市和县级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平均比率分别为97.2%和97.7%,公众对贵州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国第2位。

  与贵州大美生态相伴相生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喜人态势:全省经济增速连续两年居全国第1位、连续八年居全国前3位。2018年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国第一。

  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贵州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奋力书写生态建设新篇章。

  赫章县海雀村,一个曾经4个人只有3个碗的贫困山村,如今创造了脱贫致富的奇迹。奇迹的发生,始于30多年前,老支书文朝荣带领乡亲们咬着牙关种绿了30多个“和尚坡”,种下了万亩林海。

  “依托良好生态,海雀发展种养业,种下了500亩苹果,建起了100个香菇种植大棚,计划养可乐猪、生态土鸡,种中药材。海雀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全国人大代表、海雀村支书文正友说,村里家家住上了青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人均纯收入从31年前的33元提升到了去年的10611元。去年一年,村里新买了76辆小车。



  毕节海雀村(来源:人民日报)

  “茶在林中,村在茶中。”全国人大代表、石阡县大屯村支书周绍军如此描绘村里的生态环境,他说,正是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让大屯村的荒山荒坡变成了千亩茶园。依托茶产业,大屯村的群众收入节节攀高,201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9000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州坚定绿色发展战略定力,努力绘就新时代绿色发展贵州画卷。

  “黔东南州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林下经济、文化旅游、大健康产业。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相融的绿色发展路子。”全国人大代表,黔东南州长罗强说,2018年,黔东南州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

  在黔东南州,一座座荒坡种成了果园、茶园、药园、养殖园,成为老百姓的“绿色银行”。

  “生态旅游是既要发展、又要生态的最好结合点之一,是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一个重要的转换器。”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李三旗说。

  成绩佐证了李三旗的观点:去年,贵州旅游业持续井喷,全省接待游客9.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71.03亿元,通过旅游业发展,累计助推全省89.7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脱贫。

  加快产业转型,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贵州绿色发展蹄疾步稳,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全国人大代表、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光亮说,“以渣定产”不断促进贵州磷化工行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如今的贵州,正在努力实现山青、水绿、天蓝、地洁、村美、人富的小康美景。

  不仅如此,随着民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贵州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参加高考人数连续三年居全国前十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少波自豪地说,贵州还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23.6万病人享受到远程医疗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东部66个三甲医院对口帮扶66个贫困县人民医院,全国64个中医院对口帮扶64个贫困县中医院,率先实现贫困县医院对口帮扶全覆盖,精心守护群众的健康。(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