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为贵州点赞】梅新育:贵州是后发地区赶搭发展快车的典例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好理论工作解疑释惑、凝心聚力的作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推出通俗理论读物《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贵州发展2018》。本书结合实际案例,总结了贵州2018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深入浅出地解读贵州发展新成就、新经验及背后的理论逻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摘选九个章节的专家点评文章,以“为贵州点赞”专栏系列推出,以飨读者。

文|梅新育

  基础设施曾是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但贵州不甘人后,奋起直追,力破瓶颈,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前进。昔日“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如今“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基础设施的高强度发展,赋予了贵州赶上国家发展快车的能力,筑牢了贵州发展之基。

  通畅便捷的通组路也是致富路、幸福路。图为俯瞰下的铜仁市思南县瓮溪镇安塘村通组道路

  在公路建设方面,贵州与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滇中经济区等实现互联互通;在铁路建设方面,贵广高铁、沪昆高铁、渝贵高铁的先后建成通车运营,使贵州高速铁路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在桥梁建设方面,世界前100名高桥中有40多座在贵州,几乎包揽当今世界全部桥型,贵州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在水运建设方面,贵州建成“北入长江、南下珠江”出省水运通道,水运网络布局不断完善,首次实现通江达海;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贵州通航机场实现9个市(州)全覆盖……贵州的西南交通枢纽地位全面巩固提升。

  2018年6月,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大小井特大桥主拱合龙,成为世界山区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图为建设中的大小井特大桥

  纵横黔贵大地的高速公路,成为贵州通江达海的“主动脉”;遍布乡村的通村通组路,更是打通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

  对贵州来说,“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在农业社会是发展障碍,贵州不适合复制沿海的制造业发展路径。但传统农业社会里的发展障碍如今已成为珍贵资源,甚至是不可复制的资源。

  贵州全省通航机场已形成“一枢纽十支”格局,实现市州全覆盖,正加快建设“一枢纽十六支”机场布局。图为多彩贵州航空有限公司机队

  在旅游方面,贵州凉爽的气候如今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最前沿的大数据领域,贵州的气候也成了发展的有利条件;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贵州茶产业飞跃发展,酒业增长创造了神话……这些都是贵州这几年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发展比翼齐飞、相互促进的结果。

  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推动贵州GDP在最近几年实现了赶超,改变了数十年以来全国落后的状况。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最突出的成果与表现就是贵州农村贫困人口连年急剧减少。

  贵州加快骨干水源工程、供水管网工程和民生水利保障工程建设,着力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图为建设中的黄家湾水利枢纽

  贵州赶超的初步成功,再次证实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路线的有效。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