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秋后喜算丰收账|“订单式”培养,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文/图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程星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早点有一份自己的工作。”17岁的李亚,就读于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教育的港口机械操作与维护专业二年级。他目前的人生目标,是毕业后能顺利通过实习,找到工作。


  出生在大方县农村的李亚,家里是贫困户,学校为他减免了所有的费用。“姐姐、弟弟都还在上学,哥哥打工收入低,父母务农一年收入不过五六千元。”李亚期盼着早点工作,可以赚钱为家里分忧。


微信图片_20181204220004.jpg

成绩优异的李亚,年年都拿学院奖学金


  因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港集团开展了“订单式”培养模式,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集团工作。李亚了解到,像他这样的毕业生,每个月可以领到6000多元工资。


  学院正是以东西部结合、政校企协同,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助推职业教育精准脱贫。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100%就业,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微信图片_20181204215950.jpg

学院强化精准招生、精准就业,为贫困家庭提供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强化精准招生、精准就业,为深度贫困家庭提供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实现扶贫先扶智的目标。”学院副院长蒋进说,以高职、中职招生为载体,近三年总计招收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学生3093人。


  为了更好地聚焦教育脱贫攻坚战,助推实现全面同步小康。学院还成立了“校农结合”工作专班,自2017年5月以来,学院食堂已向帮扶点、贫困乡村以及农业合作社累计采购160多万元物资。


微信图片_20181204215958.jpg

立足毕节,助力脱贫攻坚


  在教育扶贫战役中,学院发挥自身特长,选派3名农业工程系教师分别到威宁自治县板底乡、大街乡、海拉镇担任科技副职。同时,选派多名教师参加毕节市人才办组织的服务专家团,对毕节市农业产业革命和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咨询、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


  据蒋进介绍,学院积极搭建各种社会服务平台,开展送科技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培训等,累计培训各类技能技术人才达1200余人。“今年还承担世界银行贷款贫困片区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参与大方县合作社管理培训工作,三年需完成培训9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