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北盘江大桥获国际桥梁界“诺贝尔奖”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闵捷 通讯员 易兴华


廖毅  摄_副本.jpg

世界第一高桥杭瑞高速北盘江大桥。廖毅 摄


  日前,第35届国际桥梁大会“诺贝尔奖”——古斯塔夫斯(Gustav  Lindenthal)金奖揭晓,由贵州公路集团参与建设的“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获此殊荣。



  国际桥梁大会是美国西宾夕法尼亚州工程师协会主办的具有颇高声誉的国际桥梁学术会议,在世界桥梁界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国际桥梁大会的奖项设立于1988年,每年评选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35届,被誉为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包括古斯塔夫·林登少(Gustav  Lindenthal)金奖、约翰·卢布林金奖、乔治·理查德森金奖、亚瑟·海顿奖、尤金·菲戈奖。其中,古斯塔夫斯金奖是一项为优秀桥梁工程规范设立的杰出成就奖,评选内容主要包括桥梁的实用性、技术创新、材料革新、外观设计、环境协调以及其公众参与度等。



  位于云贵两省交界处的北盘江大桥,跨越河谷深切600米的北盘江“U”形大峡谷,地势十分险峻,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作为杭瑞高速毕都段的控制性工程,北盘江大桥采用双塔四车道钢桁梁斜拉桥结构,全长1341.4米,最大跨径720米,桥面至江面垂直距离565米,相当于200层楼的高度,目前为世界第一高、第二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

  据了解,大桥建设运用了中跨纵移悬拼施工、“智能”混凝土等多项新技术、新工艺,不仅降低成本,还加快了施工进度。采取大小吊车协同施工的方法精准安装,将高差控制在0.5毫米内,相当于一枚硬币厚度的1/4;采用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浇筑承台混凝土方量近6000方,其中塔身泵送最大扬程达269米,相当于90层楼高。整座大桥使用了上万个钢构件,总重量近3万吨。施工期间,1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其中,保证从两端施工的大桥最后在峡谷中央精确合龙。

  同时,针对大桥气候条件恶劣、重载交通突出等系列问题,抢抓贵州省大数据战略发展机遇,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研发建立了一个集建、管、养于一体的桥梁健康监测平台,开发了大桥施工信息管理、关键构件定位跟踪、电子化人工巡检、远程决策终端等多个系统,成为大桥管理的数字化“贴身医生”,一旦发现“生病”可立即报警,为大桥安全施工和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建设中,施工单位始终把绿色环保作为第一需求,按照“多彩贵州﹒最美高速”的发展理念,大桥从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始终坚持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实现低成本、低污染、低耗能的建设目标。通过开展桥梁集中排水、主桥边跨顶推施工和500兆帕高强钢筋的应用,最大限度减小了桥面污水对土壤及水系的影响,极大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简化钢筋现场绑扎,方便施工,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通过技术创新,贵州公路集团大大提高了北盘江大桥(云南岸)的施工效率和高空作业的安全系数,实现了高空作业零事故的安全目标,充分展示了公路集团高超的造桥技术和水平。结合大桥施工技术,先后申请专利13项、施工工法3项、技术指南2套、软件著作权6项。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组织评价后,认为《北盘江大跨度钢桁梁斜拉桥建设与养护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钢桁梁整节段梁底轨道纵移悬拼施工新工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016年12月29日,北盘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打通了中国东西部大动脉-——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最艰难的控制性工程,云南宣威到贵州六盘水的车程从5小时缩短为1个多小时;打通了“黔货出山”和来黔旅游的快速通道,让北盘江大桥成为令人向往的文化景观、旅游景点,贵州桥梁也成了“民生桥”“产业桥”和“致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