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教育 > 正文

认真做好社科项目管理 推动西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一、充分肯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全国社科工作办的具体指导和自治区各有关厅局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社科规划办认真做好我区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设题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工作,并以社科项目为载体,引导扶持全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积极服务区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作用发挥等各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推动了我区社科研究日益广泛而深入。1992年以来,我区共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643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04项、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239项。我区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研究呈现出现实研究与传统研究并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同步、学术研究与成果应用互动的良好态势,推动我区基本建立了涵盖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宗教、语言、文学等各学科的藏学研究体系。

  二是培养了一批理论功底扎实、熟悉西藏区情的专家学者。部分学者通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不断将自己研究内容深化、细化、系统化,在国内外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响,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专长。同时,一批青年学者通过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研究,逐步成长为青年学术骨干。

  三是服务了区党委、政府决策参考。自治区社科规划办紧紧围绕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设题立项,并从结项课题中遴选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优秀成果,编发《成果要报》,报送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有些研究成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有效发挥了咨政服务作用。

  二、深刻分析自治区社科项目研究存在的具体问题和面临的发展形势

  虽然我区社科项目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形成了一定特色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研究总体质量还不够高,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研究内容过于宽泛,聚焦现实不够,研究成果的前瞻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还不能十分有效地服务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二是项目类别较为单一,立项的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几乎全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仅在2012年、2014年立项6项委托项目,不能充分发挥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作用。三是成果转化渠道相对有限,成果转化率较低。四是学风浮躁现象比较突出,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科研诚信、学风建设亟待加强。

  产生这些问题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首先,我区社科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发展慢。我区现代意义上的哲学社会科学起步于西藏和平解放后的社会历史调查。改革开放后随着西藏大学、西藏社科院、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设立,我区社科事业才有了快速发展。与其他省(区、市)相比,我区社科工作起步晚,科研机构较少,科研力量不足,总体发展相对缓慢。其次,部分科研工作者对社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高。部分社科工作者还未充分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神圣使命,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热衷于完成课题而不是研究问题。文章和报告完成不少,精品力作、优秀理论成果却不多。第三,科研管理部门工作力量不足。我区科研教学单位的社科工作管理人员多为兼职,部分兼职的科研工作者教学任务重,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科研管理工作中。随着近年来我区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越来越多,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工作力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我区作为藏学研究的故乡,在西藏历史研究、藏传佛教研究、格萨尔研究、贝叶经研究、藏语言文字研究等领域研究基础扎实,学科优势突出。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对冷门“绝学”学科发展的支持力度,我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牢牢抓住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宝贵机遇,切实担负起构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职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坚决占领藏学研究高地,为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进一步加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管理

  做好我区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明确一个职责。自治区社科规划办是自治区社科规划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主要负责组织实施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做好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和我区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自治区社科规划办要制订好年度项目研究计划,明确每年要资助多少个项目,每个学科要立多少项,重点项目立多少项,侧重立哪些学科领域的项目。在明确工作职责的基础上,要遵循社科研究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管理,切实做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同时,要及时主动了解广大社科工作者的需求和愿望,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科学管理中开展服务,在规范服务中加强管理,努力使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成为服务我区社科工作者的重要平台,将自治区社科规划办建设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之家。

  第二,要把好两个关口。一要把好政治方向关。要始终把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作为第一要求,把这个要求体现在选题规划、评审立项、中期管理、成果验收等各个环节。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清醒的理论自觉,使我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二要把好学术质量关。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着力推出更多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的精品力作。要定期组织开展专题性的学科调查,分析各学科各专业各领域的基本情况、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课题指南公开征集制度以及专家学者、决策部门咨询论证制度,提高年度课题指南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要不断完善项目评审制度,严格控制立项总量,确定合理的立项数量增长幅度,着力提高立项项目质量。要严格项目中期管理,适当控制延期完成项目数量,督促项目负责人及时高效地完成项目研究。要严把成果鉴定结项关,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着重考察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成果验收质量。

  第三,要坚持三个导向。一是要坚持服务区党委、政府决策参考。要正确处理好基础研究与现实研究的关系,把基础研究作为现实研究的重要支撑,把现实研究作为基础研究的重要方向,坚持基础研究与现实研究融合发展,以基础研究推动现实研究,以现实研究带动基础研究。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把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打赢三大攻坚战、正确处理好“十三对关系”、弘扬玉麦精神、淡化宗教消极影响等党中央和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设题立项,积极为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二是要坚持完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要充分发挥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的引导作用,坚持巩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的原则,支持建设一批具有西藏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科专业,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三是要坚持社科人才培养。我区曾经出现像恰白·次旦平措、东嘎·洛桑赤列这样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大家。但目前我区还处于有专家无大家的状况,在某些学科领域甚至还出现了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问题。因此,要把加强社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社科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通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打造一支立场坚定、素质过硬的新时代社科研究队伍,构建起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

  第四,要强化四个保障。一要强化组织保障。自治区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参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以便于加强对全区社科研究项目的统一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要强化机制保障。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科项目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构建管理规范、运行顺畅、灵活高效的社科项目管理体制,确保既有利于加强项目管理,又能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对社科项目管理、项目资金管理、出版资助管理、优秀成果奖励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效果以及存在问题进行认真调研和总结评估,及时修订完善,着力解决当前我区社科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要强化经费保障。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科学确定项目资助额度,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方向,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当增加调整自治区社科专项资金项目类别,逐步形成以重点项目为龙头、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为主体、重大委托项目为补充的,类别多样、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相互衔接的项目资助体系。四要强化人才保障。要尽快对我区社科人才队伍状况进行全面调研摸底,建立涵盖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库。要注重优良学风的养成,通过加强社科项目管理和优秀成果评奖,引导和鼓励社科工作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潜心治学、甘坐“冷板凳”,推动我区社科界形成良好学风。

  (作者单位: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