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扶贫 > 正文

【脱贫攻坚走基层】从无到有, 从有到好!从着装中看海雀村苗胞脱贫

  穷到连裤子都穿不起,这是人们形容穷到极致的夸张说法。但是,这句话曾经是赫章县海雀村苗胞的真实写照,如今,他们的服装消费和样式与外界几乎一样。


  改革开放以来,海雀村苗胞的服装大致经历了“人有我无”“人有我有”“人好我也好”三个阶段。


  “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她家4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全家终年不见食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这是1985年,一份新华社内参向中央反映海雀村极度贫困的状况。


W020200701682638814546.jpg


  安美珍大娘已经于去年离世。6月23日和25日,记者两度走访了她的儿子马正安、马正学家。兄弟俩都没有孩子,他们的房子并排在一起,家门口的粉红色月季还在开放,苹果树上街的果实像乒乓球大小开始泛红。


  马正安家有22个饭碗6个汤碗3个钢盆,这等于过去全家3个碗的10倍。马正学前一天刚刚装修好一间新房子,白色的塑料天花板,橙色花地砖,非常干净明亮,打算作为招待客人的饭厅。


  马正安今年54岁,20多岁时开始有吃有穿,一年比一年好,现在“想哪样买哪样穿”。他说,1986年结婚时穿的是自家做的麻布衣裳;三年后麻布衣裳破得没法穿,用挖小煤窑赚来的钱,第一次穿上外面买的新衣服;2017年第一次买了西装,“老了,穿西装还是有点害羞。”


  老俩口一般衣服消费约100元上下,裤子50元左右。他说,不是舍不得的问题,而是害羞,还是穿平常点。还有的老人感慨,现在对照以前好几十倍,衣服质量好,恨不得穿不烂都要买一件。


W020200701682638947189.jpg


  通过数据比较可以发现,海雀村老人服装消费和全国老年群体平均水平基本一致。59岁的罗稳妹说,一般老年人买衣服都是百把块,不比年轻人,有的舍得花上千元买衣服。


  海雀村支书文正友说,汉族彝族村民都有穿裤子的习惯,无非好坏而已。而苗族村民过去就是没有裤子,条件好的妇女穿裙子;但是,裙子经常破烂不堪,遇到刮风就要扯住裙角遮羞。“现在如果不说的话,分不出来谁是苗族,都是一个样子。年轻人一天换好几套衣服,观念变了。”


  更令人称奇的是,端午节当天村里不少孩子穿着新衣服。7岁的王英萍穿着绣得非常精美的纱裙,打扮得像个小公主;6岁的王静和妹妹穿着姊妹装,都是同一款式的黑白条纹套装。在咔哒咔哒的快门声中,孩子的家人插话说:“有条件嘛,端午也要穿新衣服。”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肖郎平 周自立

责任编辑 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