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扶贫 > 正文

黔东南岑巩:棵棵桑树变“摇钱树” 千亩桑田成“增收田”

  • 作者:唐鹏 沈启照 万再祥 卢达极 李芳芳
  • 编辑:杨羽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0-06-09 21:09:27


微信图片_20200609155325.jpg


  “第二批春蚕马上要上茧了,大家细心点,从这边开始摘……”

  走进贵州黔东南周岑巩县凯本镇凯府村桑蚕基地,连片的桑林郁郁葱葱,犹如一道道绿色屏障,鲜嫩的桑叶在雨水的滋润下长势喜人。农户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穿梭于蓊郁的桑田间采摘桑叶。

  “桑葚果能食用,桑叶不仅能养蚕还能制茶,桑树下还能套种黄豆、辣椒等经济作物,这样的好项目去哪里找?”这片桑田的主人陈志权感慨道。

  陈志权是凯本镇凯府村村民,去年7月在政府的推介下,他被选派到对口帮扶城市杭州建德市进行为期20天的蚕桑技术培训,回来后他立即流转土地20多亩,开始种桑养蚕发展。由于懂技术、善管理,他种的桑叶质量高,生产出来的蚕茧品质好,成了村里首批蚕桑种植户和技术骨干。在他的带动下,许多闲置土地被利用起来,周边村民也纷纷加入了种桑养蚕队伍。

  “这个项目确实好,我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去年我种了5亩桑树,试养了半张蚕,收获了50多斤蚕茧,没想到能卖到1000多块钱,今年我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凯府村村民余群娣介绍道。

  蚕桑产业是绿色产业,也是致富产业。在当地政府及建德市帮扶企业的引导下,通过采取统一免费送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保底订单收购方式,让蚕农吃下“定心丸”。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有租金、务工有薪金、入股有股金,极大地提高了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自从去年引进东西部协作种桑养蚕项目以后,我们老百姓的积极性非常高,现在公司又派了技术员到我们村里手把手的指导,我们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信心也越来越足,去年只有100多亩,今年又增加了300多亩呢。”凯府村村支部书记杨政华说。

  凯府村蚕桑产业发展,仅是该镇振兴农村经济,大力实施产业惠民有力举措之一。近年来,凯本镇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机遇,通过“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确保蚕桑产业全面有序铺开。

  “2020年,我镇规划种植蚕桑面积1200亩,目前已完成种植1050亩,覆盖凯府、小寨等行政村,预计带动周边群众1200余人次就近务工,覆盖1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800元以上。”凯本镇党委副书记姚璐介绍道。

  片片桑田,声声蚕语。眼下,岑巩县大力实施的“东桑西移”种桑养蚕项目已初见成效,蚕桑产业焕发勃勃生机,一张张蚕床已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金饭碗”,一颗颗桑树已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截至目前,岑巩县共种植桑树7070亩,预计今年年底将突破万亩,覆盖凯本、大有、天星等乡镇,计划养蚕3000张,年产值达到600万元以上。

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唐鹏 沈启照 万再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卢达极 李芳芳

视频剪辑/李芳芳

责任编辑/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