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扶贫 > 正文

威宁:下好产业“先手棋” 打好脱贫“组合拳”

  • 作者:陈武帅 叶启伟
  • 编辑:徐微微
  • 来源:毕节日报
  • 发布时间:2019-12-14 11:04:29

  产业扶贫,无疑是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威宁自治县着力下好产业调整这步“先手棋”,发展“短平快”现代山地农业,向土地要收入,闯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调整之路,使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效果“立竿见影”“吹糠见米”。


  一村一基地:群众务工增收入


  “干河坝子平又平,满地蔬菜好爱人。百姓天天有事做,生活开销不操心。”初冬时节,在威宁自治县龙场镇干河村200亩莲花白蔬菜基地,务工群众岳德会和龙华芬一边劳作一边开心地唱起自编的山歌,歌声里满满的幸福感。


  龙场镇是毕节市18个极贫乡镇之一,全镇有32个村,干河村是今年计划脱贫的11个深度贫困村之一。长期以来,干河村种植业以苞谷、洋芋为主,贫困一直是贴在群众身上的标签。


  近年来,干河村着力实施“一村一基地”项目,成立合作社发展“村社一体”经济,在烤烟地里套种莲花白200余亩,群众流转土地每亩有200元收入,在基地务工每天有70元工资,蔬菜收益的70%分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实打实。


  “干河村共有543户24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892人。今年通过种植烤烟760亩、‘一村一基地’蔬菜200余亩等产业,可带动137户700余人实现脱贫摘帽,确保高质量按时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干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健聪介绍说。


  龙场镇副镇长杨瑞泉说,该镇沟壑纵横,海拔落差大,最高海拔2500余米,最低海拔1200余米,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采取支部领办的方式,根据不同海拔地带,精心布局五个产业带,硬是把劣势变成优势。


  据悉,在低海拔地带,该镇种植软籽石榴、猕猴桃和油桃等鲜果16000余亩,并套种小黄姜6000余亩;在中低海拔地带,种植中药材5000余亩;在中海拔地带,种植苹果和核桃12000余亩;在中高海拔地带,种植马铃薯46000余亩;在高海拔地带,种植牧草和青贮饲料发展养殖业,养殖牛11000余头、羊8000余只。


  “我们通过‘一村一基地’建设,实现对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软籽石榴、油桃等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实现脱贫增收。”杨瑞泉介绍说。


  烟套菜种植:一块地两份收入


  11月27日,在石门乡营坪村烟套菜种植基地,种植户冒着严寒在采收大白菜。一棵棵生态大白菜堆满路旁,等待威宁开心农业公司前来收购。


  81岁的王仕学也来到蔬菜基地,他看到不要的菜叶扔掉可惜,就用小花箩装满背回去喂牲口。


  王仕学说,这些年党的政策好,他儿子王进超一家依靠种植30亩烟套菜成功实现脱贫致富,一家人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今年我种植30亩烤烟,毛收入12万元以上,纯收入也有6万余元,冬季种植蔬菜,每亩以300斤计算,又是一笔收入。一块地获得两份收入,太好啦!”王进超讲起“种植经”,打开的话匣子停不下来。


  “营坪村共有人口1180人,通过产业扶贫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今年年底预计全部可以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营坪村村主任陈国江说。


  一块地两份收入。在威宁大地有许多村庄像营坪村一样,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石门乡围绕产业发展目标,种植1万亩烤烟、1万亩种薯、2万亩蔬菜、3万亩经果林,着力打造有机生态循环农业之乡,拓宽群众致富路子,提升蔬菜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


  远山石门,曾经是交通不便的地方;幸福石门,如今却在脱贫攻坚战中书写精彩篇章。


  6.5万亩易地蔬菜产业:带动4万人增收致富


  初冬时节, 訾广兰在草海镇中海社区易地蔬菜产业基地忙着为冬季蔬菜除草。


  今年52岁的訾广兰,是来自么站镇大树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今年7月份她就在易地蔬菜基地务工,主要种植白萝卜、莲花白、豌豆尖等蔬菜。


  在基地,像訾广兰一样实现增收的务工群众还有很多。


  一个易地蔬菜产业基地,带动了一群人实现脱贫致富,充分发挥了蔬菜产业“短平快”的特点。


  在脱贫攻坚战中,威宁大力发展“三白”蔬菜产业,规划易地蔬菜产业扶贫基地6.5万亩,预计产值1.5亿元以上,在基地务工贫困劳动力7068人,累计务工达20余万次,务工收入3200万元以上,带动贫困人口4万余人增收致富。


  如今,威宁已初步形成以草海镇、双龙镇等为中心的冷凉蔬菜基地;以牛棚镇、迤那镇、麻乍镇等为中心的春提早、秋延迟蔬菜基地;以中水镇、玉龙镇、哲觉镇等为中心的越冬蔬菜基地。


  今年,威宁全县蔬菜种植复种面积达100万亩,其中白菜、白萝卜、莲花白复种面积41万亩,总产量160万吨。计划到2020年,威宁蔬菜种植、复种面积达120万亩以上,产量突破550万吨,其中“三白”蔬菜种植、复种面积达50万亩,产量突破200万吨。


  产销对接: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


  走进威宁冷链物流中心,几十名工人正在有序清洗白萝卜;在冷库里,工人们正在忙着搬运“三白”蔬菜,忙得不亦乐乎。


  一车又一车的蔬菜从基地运进冷链物流中心,再由冷链物流中心处理后运往广州市以及全国各大城市进行销售。


  威宁蔬菜走俏市场,正是因为产销对接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通了威宁蔬菜销售“最后一公里”。威宁培育了一批消费扶贫示范企业,以打通供应链条为主要目标,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


  2018年1月,粤商投资企业贵州开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威宁。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该企业在威宁的蔬菜种植面积就从4000亩增加到2.5万亩,带动当地6000人就业脱贫。


  此外,威宁还引进江楠集团、千喜鹤集团、金丰公社等一批优强龙头企业,培育同心弘盛、久兴等一批本土企业。销售市场扩大到华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一些蔬菜产品还远销日本、韩国、加拿大、越南、阿联酋等国家。今年来,已签订销售订单45万吨,其中出口订单19.6万吨。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促进威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长远发展,着力激发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威宁农产品和服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该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杨绍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