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贵州日报《27°黔地标》文化周刊2024年5月版面一览

微信图片_20231123174235.jpg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5月的文化景观如火红的榴花一样鲜明耀眼。


5月文化周刊的第一个版,正逢“五一”假期,随着“娄山关”版的《走遍大地神州 醉美多彩贵州》再一次走进这个山含情、水含笑,有着丰富文化内涵以及醉人自然景观的地方,再加上《公园最花溪(外二首)》和《野草(外二首)》等篇什。跟着文字去旅行,沿途处处是风景。


5月3日,处在春季的尾巴。这一期的“读方志 行贵州”栏目,来到百里杜鹃花歌唱、黑颈鹤跳舞的地方梳理《毕节养蜂史话》,在百花争妍里聊聊在1600多年前,因着蜂蜜就很出名的毕节。


1717167991994262.jpg


5月10日,文化周刊“人文版“文化中国行“栏目驻足在采茶季,了解《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名茶香万里的奇妙之方》,感叹制茶技艺的复杂精细,品味历史悠久的“鱼钩茶”,体验“火中取宝一气呵成”的独特之处。一探《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子全的“传家宝”》,看看这位7岁学习制茶、一生与茶相伴的传承人的”传家宝“。


1717168006102648.jpg


青山为幕,溶洞搭台。5月10日的”文旅“版,是记者又一次在”五一“假期踏访绥阳双河洞景区的溶洞音乐周,《音乐与时空交响 欢乐和美景交织 ——“多彩贵州·别有洞听”音乐周燃情绥阳》,感受和描写音乐与溶洞的不期而遇。


为期5天的音乐盛宴,经典好歌大合唱,让民族音乐潮起来,《以音乐为纽带 让绥阳连接世界》《小型音乐作品快闪独特体验》成为贵州文旅融合的新体验,让沉睡亿万年的溶洞与现代音乐旋律交织辉映,让成千上万的游客沉浸在音符编织的假日欢愉中。


1717168016108631.jpg


5月10日的“视点”版,聚焦《深耕文化资源 注重转化运用——擦亮阳明心学诞生地文化名片》,分别从“文艺样态涌现 精品力作迭”“深耕阳明文化 结出累累硕果”“创新转化运用 探索多维传播”三个角度,回顾了我省深入挖掘传承阳明文化,擦亮贵州阳明心学诞生地文化名片,一个个深入人心的文艺作品在全国舞台亮相,一项项研究成果将贵州托举成阳明心学研究重镇,贵州深入推进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打造阳明文化高地的成效。


这一期的“读方志 行贵州”栏目,从有确切文字记述的《贵州最早的教育先贤》谈起,了解贵州学霸、西南巨儒尹珍如何逆天改命,又如何回乡办学启迪后学。


1717168032987058.jpg


5月17日“人文”版头条刊发《文化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重点项目原创歌剧《王阳明》在京首演——融合中西元素 咏唱阳明文化》,关注“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又一力作,该剧在北京首轮3场演出获得良好反响。报道通过主创柳进军和谯达摩分别从《将歌剧与民族音乐相结合》《以歌剧为载体向世界展示阳明文化》角度来说戏,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傅显舟点评该剧《题材鲜明音乐出彩》,来体验传统文化与歌剧的奇妙相遇。


这一期的“读方志 行贵州”栏目随知名作家戴明贤,看看《安顺是一座莹白的石头城》,体会安顺人在这个石世界里,“经历每人一份的生老病死,苦辣酸甜”。


1717168049291281.jpg


5月17日的“视点”版,关注“国际博物馆日”和“中国旅游日”。在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即将来临之际,《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让多彩文化浸润人心》报道,让一处处鲜活的文化遗存把“文化千岛”贵州点缀得更加绚烂,一座座博物馆矗立其中,镌刻多彩贵州人文气质,向人们述说着这方土地上的历史、文化、习俗。


这一期,也正值第14个中国旅游日即将来临之际,《来贵州,用一场旅行拥抱生活》,聚焦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都在成为主客共享的美好空间,越来越多的旅居、研学产品正在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成长路径。


1717168090422242.jpg


5月17日的“文艺评论”版,头条从“光辉人物形象‘声’入人心”的角度,来评广播剧《党和人民的“骆驼”》,另外,有《家国情怀是乡愁 ——<心学的诞生>读后》 《一幅黔行图 处处真善美》《虚构与真实:贵州桥梁建设的文学呈现》等文艺评论来聚焦我省不断涌现的文艺作品。


1717168107844257.jpg


5月24日的“人物”版,回顾清代名臣、洋务运动重要人物的丁宝桢。以《文史研究者眼中的丁宝桢》为题,历史学家、《贵州历史笔记》作者范同寿认为其勤政爱民执着的品质,与贵州地域文化熏陶有关;文史专栏作家、《旮旮角角贵州史》作者周胜钦佩其清白传家变革图强,体现一代名臣的雄才大略;省社科院研究员赵青赞叹其雄直清刚浩然正气,走不同寻常的书生报国之路。


1717168129671565.jpg


爱情是艺术表现的永恒话题。5月24日“人文” 版头条,以《贵州花灯戏名篇〈七妹与蛇郎〉焕新上演——传统故事再登舞台 花灯传承历久弥新》为题,关注复排的贵州花灯戏传统名篇,向观众呈现了一台调性明快的爱情故事,让老故事绽放新魅力,并通过花灯名家甘当“绿叶”衬新人,曲艺传承历久弥新。


这一期的“读方志 行贵州”栏目,刊发《走进镇远古城 品味地域文化“盆景”》,来到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的镇远古城。这里曾刀光剑影,硝烟弥漫,却又舟车辐辏,商贾云集。往来如织的人流,带来各种文化,汉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在此接触、碰撞、交融,中原、江南、江西、两湖、巴蜀、闽粤诸种地域文化“盆景式”移入镇远,禅和诸子、云游道人等都在镇远营造殿堂。历史给镇远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保存一座历史文化的大观园。带读者品味特有的镇远模样。


1717168166938608.jpg


5月24日“娄山关”版,“名家笔下的贵州”栏目,知名作家蒋巍把《红飘带,系在贵州大地上》呈现在读者面前,把读者带回到那个凝重深沉、奔腾激荡的年代。还有诗歌《茶山翠片》,散文《寻访老鸦山》带领读者在生动的绿色和激荡的红色中穿行。


1717168194779887.jpg


5月31 日“人文”版头条, 关注一台以遵义会议为历史背景,多重科技首创运用,融合炫酷科技的大型长征文化沉浸式演艺剧目,《〈伟大转折〉将申报八项专利——硬核科技挺起炫酷演艺》,吸引了众多观众,凸显红色文化的魅力。


百年岁月,弦歌不辍。这一期“读方志 寻贵州”栏目,缘起创办于上海大夏大学与贵州的渊源,《大夏百年 寻脉贵州》,从创办的主要资助人——贵州兴义人王伯群,到西迁贵州近9年,并得到长足发展。


1717168210269482.jpg


5月31日“视点”版,以一个整版的图文来讲述《文物修复师 守护沉睡的历史碎片》的故事。一堆堆破碎的瓷片如同历史的碎片等待重组。修复师不仅是修复一件物品,更是在修补一段历史。被称为“文物医生”的文物修复师,需要以无尽的耐心与精湛的技艺,默默守护着那些沉睡的历史碎片,让它们重焕新生。该报道在全国数十家重点网站首页置顶推送,并获大量点击和转发。


1717168223584474.jpg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蔚

编辑/赵珊珊

二审/姚曼

三审/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