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视频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毕节七星关区文阁乡:荒山变“金山”林下长出“金疙瘩”

乌蒙深处,云遮雾锁,延绵百里的青翠令人心旷神怡,而青翠之下,勤劳的七星关区文阁乡海坝村人正忙着在密林里培育天麻种。来年,肥沃的土地下将长满致富的“金疙瘩”。


DSC03585.JPG


“现在正是培育乌天麻种的好时机,下个月就要开始育柴了。”这几天,文阁乡一直下着绵绵细雨,林子里有些湿滑,林下天麻基地负责人姜朝继穿着雨鞋,不停穿梭在务工群众间,指导他们培育要点。


“现在每天都有50多名群众务工,都是周边几个村寨的村民。根据岗位不同,每天工资100元到200元不等。”姜朝继介绍,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基地生产的天麻卖到了全国各地,供不应求,去年光发放务工工资就有300多万元。


打开袋子,将蜜环菌棒拿出来切段,这样简单的工作,村民罗来敏已经做了好几年。“工作轻松简单,但一个月下来也有2000多元,完全够家里日常开支。”罗来敏是海坝村民,家里隔基地也就10多分钟路程,来基地上班成了她的日常。


DSC03588.JPG


“只要想做,基地每天都有活干。”罗来敏开心地说。


在国家大政策下,海坝村曾经的荒山变成了青山,在当地政府的资源有效盘活下,青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


“退耕还林后,许多村民开始外出务工,我们就想着能不能把生财的主意打到这一片森林上。”文阁乡乡长曾波说,海坝村是传统的天麻种植村,有几十年的种植历史,技术比较成熟。


在政府的发动下,海坝村成立了山里旺合作社,由种植大户姜朝继任负责人,带领村民做大天麻产业“蛋糕”。


DSC03602.JPG


“天麻有乌天麻、黄天麻、红天麻等几个品种,其中乌天麻的市场最好,价值也相对较高。”为了学习乌天麻先进种植技术,姜朝继先后几次前往云南省“世界天麻原产地”小草坝镇学习。


“目前,我们采取的乌天麻套袋育种方法,是天麻行业里最流行的方式,能有效提高乌天麻育种质量。”姜朝继说。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突出的自然资源禀赋造就了贵州中草药材道地品质,使得贵州成为全国四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


乘着中药材快速发展的东风。今年,姜朝继的合作社种植了3000亩林下天麻,保守估计产量达200万斤,400万元以上产值。


DSC03591.JPG


荒山变青山,青山育“金山”。文阁乡党委书记唐斌表示,文阁乡始终坚持“适宜区加快发展、基本适宜区提升改造、不适宜区杜绝种植”的发展原则,科学划定以海坝村为中心的10公里范围内为天麻生长最适宜区,促进天麻种植向适宜区域集中、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方向推进,加快推进天麻规范化间隙种植,制定天麻有性繁殖制种、无性繁殖栽培技术规程等2个地方标准。


截至目前,该乡采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打造“育种、菌材、种植、电商”的“种销一体”思路,全力加快天麻产业发展,全乡种植天麻超过1万亩,带动200余脱贫人口就业,实现年产值3240万元,有力促进全乡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

编辑 闵建华

二审 汪瑞梁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