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视频 > 正文

“科特派”出诊记|梁正其:田间支招,助农养蛙“顶呱呱”

编者按:


在黔贵大地,有这么一群“派”友,把学问做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山深处,发挥专业优势实地问诊,为农户送去技术锦囊。他们就是科技特派员,也被亲切地称为“科特派”。

 

天眼新闻·区域频道推出“‘科特派’出诊记”系列报道,生动展现活跃在一线的“科特派”,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当地产业“把脉”,送去既有“科技范”、又沾“泥土气”的经验和技术,切实解决群众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黄黑灰色形状成绩单报告 副本 (2).png


4月17日,黔东大地春意正浓。万物复苏的时节,也是稻蛙生长的关键节点。省级科技特派员梁正其,近段时间都穿梭在田间地头,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雨水过后,阳光晴好,蝌蚪生长速度加快,也是疾病的暴发期。“接到养殖户的电话,我急忙从铜仁赶来,生怕耽误了蝌蚪的治疗。”梁正其说。


印江自治县合水镇坪峨村稻蛙养殖大户杨再刚,因为蝌蚪患了出血病而焦头烂额。稻田里,梁正其细细察看蝌蚪长势及健康情况。经过一番“诊断”,他安抚杨再刚:“不要心急,这是蝌蚪身上的常见病,调控好水质就没有多大问题。”


听完梁正其的解答,杨再刚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大半。



梁正其介绍,蝌蚪在生长过程中易出现出血病,主要是由于水质差、浮游动物过多导致。前些日子,合水镇连下几场大雨,影响了水质,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眼下,把养殖水体控制好,保证水质肥且清爽。同时多观察,发现后及时治疗,防止大规模暴发就不会有大问题。”梁正其介绍,除了出血病,气泡病和肠炎也是蝌蚪这一时期易出现的问题,要精心管理,做好防护。



杨再刚从2021年开始养殖稻蛙,3年来不断摸索,积累了许多养殖经验。但面对一些棘手问题时,还是需要专家的助力。


“从建基地起,梁教授就开始给我们做技术指导,这些年来给我们养殖户传授了许多水产养殖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受用。”杨再刚说,梁教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大增强了他搞好稻蛙养殖的信心。


随即,梁正其又驱车赶往下一个乡镇,到木黄镇芙蓉村稻蛙基地察看。



自2020年以来,梁正其致力于研究“稻+蛙” 生态种养模式,以养殖青蛙为主、种植水稻为辅,通过“蛙吃虫、粪肥田”的方式,做到稻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既提高了稻谷和水产品品质,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目标。


梁正其是省级科技特派员印江技术团团长,他和团队帮助印江稻蛙基地从最初50亩发展到约2000亩,基地面积翻了40倍;稻蛙养殖户从一家发展到十多家,“钱景”可观让大家直夸“顶呱呱”。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积极用好省级科技特派员这一智力支撑,大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让科技特派员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就是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农村,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梁正其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蔡茜

编辑 赵雨思

二审 杨红

三审 胡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