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视频 > 正文

【黔行记·老区新颜】 赤水丙安古镇:保护与开发带来发展新机遇

  【开栏语】


  为深入反映贵州省的革命老区和沿边地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生动实践、显著成就和感人故事,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和沿边地区的新风貌新变化新成就,生动展示革命老区和沿边地区人民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良好精神风貌。


  4月中旬起,贵州日报组织多路记者,深入到贵州省41个革命老区县和“七星关—威宁、水城—盘州、兴义—兴仁、黎平—榕江、碧江—松桃、仁怀—赤水、独山—荔波”等黔边经济带,践行“四力”,“走街串巷”,通过行进式采访,运用图文、视频等融媒体报道,在“黔行记·老区新颜”和“黔行记·沿边新貌”两个栏目中,向读者讲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事例。


2.jpg


  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这里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丙安古镇。


3.jpg


  从赤水城区出发,经习赤公路沿赤水河畔逆流而上,20分钟便能抵达。停车场出来,拉索式吊桥格外显眼。小镇不大,站在吊桥上便可看到古镇全貌。沿河岸陡峭山势而建,临水一面全是吊脚楼,鳞次栉比、参差错落。


4.jpg


  走进丙安古镇,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古石板街道旁是古朴典雅的建筑和商铺,阳光从屋檐洒下,衣着朴素的居民们沿街而坐,晒太阳、喝盖碗茶,时间也因此走得缓慢了一些。


5.jpg


  据了解,丙安古镇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1109年),紧靠四川的赤水,曾是川盐入黔的必经之地。久而久之,这里聚集成镇,茶馆也成了五湖四海的人们交流文化、分享经历的场所。1935年1月,红军长征抵达丙安,也从这时起,红军长征、英勇战斗的精神品质在这座古镇熠熠生辉。


6.jpg


  近年来,丙安镇按照“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原则,在维修、整治和修复中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对部分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7.jpg


  将原本位于古镇内的镇政府、机关单位、学校全部搬出古镇,先后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用于编制古镇保护规划、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古镇环境整治和消防设施投入、古盐道修复、古镇风貌整治,修缮和新建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和耿飚将军纪念馆,建设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改善道路交通能力等,深挖古镇文化,进一步还原和提高了古镇的文化内涵和原始风貌。


  2008年10月,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恢复原貌修缮。馆内展示了挥师黔西北、鏖战赤水、四渡赤水和红色丙安四个部分,包括重要战斗、红一军团将士榜、革命回忆录、重要革命遗址等内容,馆内图片和文物全面展示了红军长征在赤水艰苦卓绝的征战过程和红一军团在丙安留下的永恒记忆。看着这些展品,思绪也随即被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9.jpg


  如今,“红、绿、古”交相辉映,这座“红色小镇”因其厚重的革命历史、旖旎的自然风光,上千年古镇的独特韵味,迎来大批旅客“打卡”。借此发展机遇,丙安镇还开启打造乡村客栈、农旅观光基地、乡愁民宿等旅游新模式,“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特色小镇初具模型,加快了产业融合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 陈颖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何涛

三审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