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视频 > 正文

【多彩贵州·相约2020】一步搬到位!榕江两万多名困难群众过上“三好”日子



  “上学好好听讲哈,路上注意安全。”


  看着女儿带着弟弟快快乐乐地踏上公交车,蒙会分在后面叮嘱着,自己也随后乘坐另一趟公交车赶往车江大坝上班。

  “坐公交车2块钱车费就到了,很方便。”迎着夏日的晨曦,蒙会分和孩子们虽奔向不同的目的地,脸上却都带着灿烂的笑容,那是美好新生活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


榕江县卧龙移民小区(无人机拍摄)


  自从2018年6月,蒙会分一家搬进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卧龙小区后,“愁云”尽散,生活充满了阳光。

  “以前愁房子、愁工作,还愁孩子上学,搬迁后,不仅住进了好房子,有了好工作,孩子也到县城的好学校上学了,真的是样样都好了。”蒙会分乐呵呵地说。


榕江县阳光移民小区,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在跳芦笙舞


  蒙会分的老家在榕江县三江乡故衣村,地处月亮山腹地,境内山大沟深,交通闭塞,当地群众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在零碎的土地上用尽力气,一家子还不够温饱,无奈之下,蒙会分和丈夫不时要翻山越岭到周边乡镇打临工,补贴家用。

  日子一天天滑过,蒙会分一家依旧住在那栋刮风漏雨的破旧老房子里,过着贫困的生活,但孩子们却一天天大了,上学成了夫妻俩最大的“忧愁”。


群众在贵州省榕江县阳光移民小区吃年饭


  “村小学只能上到二年级,到三年级就要到离村里面有15公里远的中心小学去,太远了还只能住校。”眼看着大女儿开始进入小学就读,蒙会分一天比一天焦急,她也想把孩子送到县城小学接受更好地教育,但来回6个小时的车程,让她更迈不开这一步。“做梦都想搬出大山。”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照亮了这一家子,让他们梦想成真。


移民妇女潘老刘(中)在榕江县卧龙移民小区旁的工厂上班


  2018年6月,蒙会分一家搬迁到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卧龙小区,新房子宽敞明亮,有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小区里不仅配备了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附近还有学校和农贸市场,生活十分便利。

  “雨天不再漏雨,做饭也不用生火砍柴,屋里还有厕所,这比梦想的还好。”说起搬迁后的新家,蒙会分眼角眉梢都洋溢着喜悦。


群众行走在榕江县卧龙移民小区里


  更令她高兴的是,两个孩子能到县城上学了,学校离安置点乘坐公交车只需20分钟。而她自己也在榕江车江大坝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一切安定下来后,她的丈夫也“安心”去了浙江打工,为一家子更加幸福的生活在打拼着。

  好房子、好工作、好学校,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蒙会分一家过上了“三好”生活。而这也是榕江2万多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一个缩影。


移民群众在榕江县车江大坝蔬菜基地进行田间管理,灵活就业(无人机照片)


  位于湘、黔、桂三省结合部中心地带的榕江县,地跨月亮山、雷公山,绝大多数村寨都在边远山区,茫茫大山里有无数类似蒙会分家这样的家庭,不仅生产生活条件差,而且就学条件比较落后,想让孩子“不失学”、“好上学”、“上好学”的愿望比较迫切。

  为改变“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近年来,榕江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紧紧围绕经济要素集聚功能强、医疗教育卫生配套设施完善、就业创业机会多的县城区、工业园区和车江坝区科学选址,确保“一步搬到位”。


移民妇女顾崇信在贵州省榕江县卧龙小区自己的小卖铺整理货物


  紧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榕江县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手抓搬迁、一手抓脱贫”,将安置点建设与县城区、工业园区和车江坝区紧密融合,并实现安置社区与工业园区、坝区、城区“四区”联动促进移民稳就业促增收的新局面,探索形成服务式、居家式、工厂式、种养式等“复合型”就业模式,确保群众增收致富。


移民妇女杨再姣在贵州省榕江县卧龙小区一扶贫车间选线绣花


  目前,榕江县已全部建成富民、卧龙、阳光、特和、定威5个安置点,实现搬迁入住5978户25346人,搬迁对象涉及全县19个乡镇229个村1194个村民组,整体搬迁自然村寨67个。全县共有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5779户13710人,已实现就业5779户12400人,贫困劳动力就业率为90.44%,已实现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到今年9月,蒙会分等搬迁户的孩子们上学将更加便利,已完成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榕江县古州镇第四小学将于今年9月秋季开学,将解决卧龙小区、阳光小区、富民小区、特和小区安置点群众子女2200人就近就学。



榕江县卧龙移民小区和阳光移民小区,交通便利(无人机拍摄)



移民妇女吴老亚(右)在贵州省榕江县卧龙小区一扶贫车间晾晒布匹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熊诚 陈丹 李卓檬
  图/王炳真
  视频/榕江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 刘娟
  编审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