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视频 > 正文

乐队的夏天①| 贵州海拔最高处的学生乐队 音乐声冲破云霄!


写在最前面:


乐队的魅力在于合作中找到共鸣,

不同的乐器组合在一起完成一首歌曲,

歌唱属于自己的精神。


一支乐队 一首欢歌 一种精神。


在这个夏天,我们捕捉多支来自贵州各地的乐队,

他们当中,

有的是身穿校服站在贵州海拔最高处的追梦少年;

有的是失去光明依然唱着贵州民谣表达全新的自己;

有的早已年过花甲用音乐不断记录和歌唱新生活。


坚持梦想的人总会散发光芒,

今天我们走进第一支乐队——未知少年。




身穿蓝白相间校服,胸前飘扬着红领巾,5位乐队成员各自就位后,开启了每天40分钟的乐队排练。她们眼神清澈,满脸稚气,却不影响她们释放自己的音乐魅力,不到30平的教室就是她们最绚丽的舞台。


这支乐队来自贵州省海拔最高的小学——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云上”海嘎小学,乐队名字叫未知少年。海嘎小学被称为“Rock School”,摇滚学校。


在校园左侧的文化墙上画着全校11位老师的卡通画像,他们是这所学校的守护者,其中郑龙校长、顾亚老师、胡静老师便是乐队的创造者。



“我保证不会走。”

——16年时间实现“完小”梦



20022 26日,28岁的郑龙第一次走进海嘎小学,一层平房四间教室,一间办公室,二楼唯一的房间还是海嘎村的活动室。


全校十来个学生爬在窗户边,眨巴着大眼睛好奇的看着这位新老师,郑龙也惊讶的看着仅有的十来个学生。


到校郑龙才知道学校只有一年级到四年级,大部分学生在海嘎小学只上到二年级就转学,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避免转学直接把孩子送到其他地方上学,看到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家长为了陪读还要租房、搬家,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让孩子们就近入学的信念在郑龙心里萌芽。


“当时真的没有办法了,只能和学校里的老师挨家挨户的走访,做动员工作,让孩子们都能就近入学。”郑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家长们的不信任却让他犯难。


“海嘎条件艰苦,走了的老师一批又一批,你保证你不会走?”家长们纷纷发问。


“我保证不会走。”郑龙坚定的承诺到。


2014年,海嘎小学只剩下十几个低年级的学生和一名专职教师的,而郑龙还被调任到腊寨小学兼任校长,这让海噶小学连一、二年级都招不到学生。


每天看着海嘎村的孩子们步行一个小时到腊寨小学,放学甚至来不及和同学说上一句话,就要赶路回家,郑龙心急如焚,最终在2016年辞去腊寨小学校长职务,回到海嘎小学。


郑龙说,回来就是为了让海嘎村的孩子就近入学,让海噶小学完小。


     2019629日,全校11名老师和13名毕业生海嘎小学的教学楼前拍下毕业照,这是第一届毕业生正式毕业,这也是海嘎小学真正意义上的“完小”。



“你也喜欢弹吉他?”

——木吉他,让乐队创造者们相遇




2014年,郑龙在腊寨小学兼任校长时,背着木吉他的年轻老师顾亚走进了学校,作为吉他爱好者,郑龙被顾亚背上的那把木吉他吸引住了。


“小伙子,你也喜欢弹吉他?”郑龙和顾亚的对话就此开始了。


顾亚不仅喜欢弹吉他,还是六盘水第一支金属乐队——目染乐队的贝斯手。两人在学校成为室友,郑龙也渐渐打开自己的心房,告诉顾亚自己对海嘎小学的牵挂。


2016年,顾亚决定和郑龙一起回到海嘎小学。那时,还在大湾镇上任小学教师的胡静也通过顾亚了解到海嘎小学的情况。


胡静和顾亚是多年老友,同时也是目染乐队的吉他手,更是吉他爱好者。


三位吉他爱好者相遇后,胡静被郑龙随和的性格,坚韧执著的品质吸引,也来到了海噶小学任教。


顾亚和胡静经常会在休息时间在办公室弹吉他,每次吉他声响起,窗户边总是趴着无数的小脑袋,听完他们演奏的每一首歌曲才散场。


“不如,我们教孩子们学音乐?”


顾亚和胡静不约而同的萌生了这个念头。



“音乐给了孩子们心灵上的鼓舞。”

——每天中午40分钟,校园内乐声飘扬




在通过老师们的多方努力后,筹集到吉他、贝斯、架子鼓、尤克里里、手鼓等乐器,每天中午40分钟的音乐培训便开始了。


郑龙教孩子们手鼓,顾亚教孩子们尤克里里和贝斯,胡静教孩子们架子鼓和吉他。


“我学习吉他就是非常刻苦的,每天可以弹56个小时,很多学生觉得学乐器太难了,学个把星期就想放弃,我就会非常严格按照学习要求来。”


胡静告诉记者,刚开始学习乐器很难,但是在老师们的严格要求和引导下,孩子们才达到今天的演出效果,能够刻苦学习乐器,也能让孩子们今后在更多挫折面前,养成坚韧的性格。


顾亚则认为,学习音乐让孩子们的性格更加开朗,也更加自信,他们能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另一面。


郑龙回忆起孩子们的变化,感慨的说,是音乐打破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壁垒,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和老师们交流,他们的眼里不再是羞涩和害怕,更多是的笑意和自信。


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手鼓和尤克里里,三年级开始学习吉他、贝斯、架子鼓,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中午都会坚持练习40分钟。


为了鼓励孩子们学习乐器,全校老师都加入到学乐器的行列中,组成了一支教师乐队。老师们还根据学生们对家乡的描述,创作了一首《海嘎之歌》。


2018年的六一儿童节前,有乐队经验的顾亚老师和胡静老师突发奇想,不如让孩子们以乐队的形式合一首歌曲。


     就这样,第一支学生乐队——“遇乐队”就这样诞生了。



“遇乐队有了接班人。”

——一支又一支乐队在海嘎诞生




也许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演奏的时候有多酷,2018年大湾镇的“六一·儿童节”演出现场,遇见乐队演奏的《歌声与微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后来,顾亚为了锻炼孩子们,带着遇见乐队前往在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参加演出,5个小女生从小几乎没有出过大湾镇,站在宽敞的舞台上,自信从容的唱完3首歌曲,赢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让胡静都惊讶道“竟然比我们目染乐队的演出效果还要好”。


20196月,遇乐队成员毕业后,未知少年乐队也成长起来,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小乐队也在陆续的排练中。一支又一支的乐队诞生了。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在乐队中的角色,自己给乐队取名字,自己选择喜欢的歌曲,顾亚和胡静给他们排练。


今年夏天,

未知少年乐队也要面临毕业,

而云端来的歌声永不消逝,

在这个贵州与蓝天最接近的地方,

郎朗的读书声飘扬在这里,

一群年轻教师守护在这里,

一支又一支的乐队诞生在这里,

孩子们欢笑声留在了这里。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策划 彭妲

文字 彭妲 冷赛楠

视频拍摄 安启余 徐微

视频剪辑 彭妲 冷赛楠

海报设计 徐微

编辑 李芳芳

编审 陈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