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图片 > 正文

龙里县:刺梨丰收忙 荒山长出“金果果”




  金秋丰收季,正值刺梨丰收的季节,在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的刺梨种植基地,种植户忙着采摘、搬运刺梨鲜果,供应加工企业和市场所需,大山里一片繁忙景象。

  近日,茶香村种植的刺梨迎来了采收期。“金果”挂枝头,果农笑开颜,当地的种植户李明权每天都要在自家50多亩的地里采得几百斤刺梨,每一天都过得忙碌而充实。“今年的果子又是大丰收,我去年种刺梨就有7万多元的收入,今年肯定能超过这个数!”李明权指着地里的刺梨笑呵呵地说。



  谷脚镇茶香村是刺梨种植起步最早、普及面最广的乡村。“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万元。”村支书兰江说,“村民都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态就是经济!”茶香村原本是省级二类贫困村,这里没有水田,村民以种苞谷、砍树卖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刺梨的种植。1995年,原贵州农学院专家到茶香村进行人工种植刺梨品种选育试验。当时,村民多当“看客”,“大胆”的顾尚俊决定搏一搏,他拔掉自家坡地上的苞谷,让专家做试验、跟着专家种刺梨。 两年后,刺梨丰收,顾尚俊一家也从贫困户一跃而成万元户。“当时种的3亩刺梨,光鲜果就卖3万多元,贵阳商贩直接到地头来摘,每斤3元,抢疯了。”顾尚俊回忆道。



  村民们看到有人挣钱了,让村民看到了致富希望。不少村民开始跟着种刺梨。特别是到了2000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300斤粮食和现金20元。解决了“吃饱”的问题,大家没有了顾虑,纷纷跟着种刺梨。短短几年时间,村里荒山全部绿了。现在,这里的刺梨种植面积已达2万多亩。



  刺梨花开,富了村民,美了村寨。现在,“十里刺梨沟”成为了AAA级旅游景区,茶香村还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龙里县在茶香村连续举办了6届刺梨赏花品果节和3届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每到花期、采果期,游人纷至沓来。



  刺梨是云贵高原特有的物种资源,被誉为“维C之王”,龙里县是贵州野生刺梨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近年来,刺梨已经成为龙里县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种植规模也一年比一年扩大,谷脚镇是全县发展刺梨产业最有成效的乡镇之一。



  2000年以来,龙里县抓住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资源,大力发展刺梨种植,让不少农民通过种植刺梨得到了实惠。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杨  班浪

编辑  潘承丽

编审  黄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