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图片 > 正文

思南:致富良方中药材

  六月的思南,雨量充沛,湍急的乌江水拍打着河道两岸。

  距离思南县城30多公里的许家坝镇,近年来,发展中药材(白芨、铁皮石斛)1000余亩,24.9万平方米1594个高标准现代化水肥一体化种植大棚一个挨着一个,绿油油的白芨长势喜人,当地村民正在白芨大棚里除草。


  “我们2018年春开始种植白芨,今年下半年准备开挖采收第一批白芨。”当地中药材种植负责人文吉告诉记者,“预计亩产3000斤,公司合同收购价每斤34元。”


  许家坝镇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3℃,年均降雨量1220毫米左右,水网、电网、路网“三网”改造基本完成,具备发展中药材(白芨、铁皮石斛)优越的光照、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等条件。该镇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政策支持及企业投入资金为主,结合500亩以上坝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精准选择产业,探索“1+N”中药材产业高效种植模式。目前已配套建设600立方米灌溉水池1个,机耕道4公里,建成并投入运行1280平方米生物组培中心1个。


  该镇按照“一个产业+多方引领”的运行模式,创新组织形式和技术服务方式,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发展中药材产业,构建“项目建设增收+土地流转增收+务工就业增收+量化股金分红增收”模式,带动基地周边159户农户就近就地务工。依托贵州远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经营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经验等方面的优势,打通中药材产销渠道。


  同时,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开展中药材种植、管护、采收等技能培训,结合中药材基地的土壤、气候、降水等因素,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


  为实现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许家坝镇按照“一个项目+多村共享”的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务工、量化入股等形式,明确企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找准利益联结机制,项目覆盖坝竹、代家山、堆上、黎家坝、潘家宅、坑水、蒲家寨、通树堡、许家坝、街联等10个村(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629户,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


  据了解,2020年,思南县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含花椒),总面积达10.13万亩(含花椒),实现产量2万吨,产值2.7亿元。创建道地药材规模化基地2万亩,打造示范基地5000亩,坝区草本中药材种植面积2140亩,育苗基地面积2000亩,示范乡镇6个,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家,发展规上中药材加工企业1家,初制加工厂5个,加工转化率50%,覆盖贫困户825户,贫困人口3150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慧

  编辑 杨涛

  编审 李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