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天眼号 > 正文

一代贤母程夫人:她让“三苏”名垂青史!

  夜读陪伴 第541期

  她出身名门,有才学,识大体,18岁时嫁与苏洵。她不依靠攀附谁来生活,一边做生意挣钱养家,一边承担起督促孩子读书的责任,既是勉励夫君上进的贤妻,又是教育启蒙孩子的良母。她就是苏洵的妻子,苏轼、苏辙的母亲——程夫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央视综合频道打造的首档聚焦“唐宋八大家”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第六期苏洵篇正在热播。“三苏”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对于他们背后的女人——程夫人,您知道多少?

  是“程夫人”,不是“苏夫人”

  古人讲究“出嫁从夫”,女子出嫁之后,名号就变成了夫姓的张夫人、李夫人,而苏轼、苏辙的母亲是一个特例,她保住了自己的姓氏,从古至今都被称作“程夫人”,而非“苏夫人”“苏程氏”。

  根据文字记载,程夫人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出身名门,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饱读诗书,深知礼仪,18岁的时候嫁给苏洵为妻。出身官宦富裕之家的她嫁到苏家,并没有自恃身份,而是恭孝勤俭,深得苏家长辈喜欢,从“三苏”的诗文中不难看出程夫人在苏家的功劳和地位。她有着众口皆赞的优秀品质,无论是琴棋书画、品德修养,还是相夫教子,都让人敬佩,值得尊重,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能成为一代文豪,离不开程夫人的默默支持。

  不离不弃

  终于等到丈夫“迷途知返”

  年轻的苏洵颇有点浪荡公子的意思,不爱读圣贤书,喜欢到处游荡。“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正如他在诗中所写,苏洵年轻时喜欢游山玩水、广交朋友,但程夫人从不冷眼对他,反而尽量去理解、关心、支持他。苏洵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后惨败,这使他幡然醒悟,重新审视自己写过的文章,不禁感叹:“吾今之学,乃犹未之学也!”愤然将旧稿一把火烧个干净,从头苦读。

  程夫人为苏家操持劳累,教育子女尽心尽力,苏洵都看在眼里。他对程夫人说:“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程夫人盼望的“迷途知返”终于到来了,“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为了让丈夫安心读书,程夫人变卖了自己的衣服首饰、珠宝嫁妆,开了间丝绸铺子,承担起家里的开销,用实际行动全力支持丈夫。

  以仁义为本

  程夫人教育孩子也有一套

  程夫人不仅勉励丈夫上进,还对苏家两兄弟的教育亲力亲为,鼓励他们“奋厉有当世志”“立乎大志,不辱苏门,也不悔于国家”。她经常给他们讲古今成败治乱的故事,而且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常常活学活用,借助生活中的大小事举例,并以自身言行为表率,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苏轼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和《异鹊》诗中,均提及程夫人借不伤害鸟雀之事,教导兄弟二人要爱惜一切有生命之物。这种推己及人的教育、善解人意的同理心,对苏轼、苏辙影响很大。苏轼一生漂泊,在官场频频遭受打击,却仍然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苏辙经几次贬谪,最终官至宰相,济天下苍生。

  苏轼曾在文中这样回忆自己的母亲:“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程夫人的言行深深影响了苏家两兄弟。

  没有“一程”,何来“三苏”

  程夫人这一生,都在滋养着参天大树“三苏”,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到女性柔软而坚韧的力量。她站在“三苏”背后,却没有因此被掩盖住光芒。司马光曾为她写墓志铭:“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底于光大。”

  因为有程夫人这样的贤妻良母,苏家三父子的道路才越走越宽广,终成“一门父子三词客”。在“唐宋八大家”中,苏门三父子就占据了三个席位。可惜的是,苏家兄弟二人全都中榜这个好消息还没有传来,程夫人就撒手人寰,苏家父子三人匆匆返乡奔丧。苏洵把妻子葬在了老翁泉,写下祭文“自子之逝,内失良朋”“凿为二室,期与子同”“魂兮未泯,不日来归”,承诺自己死后会和妻子葬在一起,夫妻感情之深可见一斑。

  程夫人以一己之力,成就苏家父子三人。虽然她没有留下全名,但她的优良品质和教育理念,对当代仍有借鉴意义。想要了解更多“三苏”背后的故事,一起来看《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

  来源 | 央视一套

  编辑 | 刘牛、罗娇

  责编|施绍根

  统筹|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