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省直 > 正文

正月开“秧门” 龙年头茬多年生稻在三都“落地”

近日,在三都水族自治县的试验田里,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水稻青年突击队和贵州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们正开展多年生稻秋播育秧一种两收试验的插秧工作。


1.jpg


“这不仅是贵州有史以来最早的插秧记录,也是今年长江流域最早种下去的一批水稻。”贵州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曾涛说。“我们今天开展的是‘种一次、收两季’的多年生稻秋播育秧一种两收试验,今天种植的这批水稻秧苗到七月即可结穗收割一次,我们留下根茎,它能再次抽穗,到十月还能第二次收割” 。


据悉,多年生稻由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团队利用多年生非洲长雄野生稻与一年生亚洲栽培稻进行种间远缘杂交培育而成,可实现“一次栽种,多次收割”。该技术能提高田地利用率,对提升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有着重要价值,2022年被《科学》杂志评为全球十大科学突破。


2.jpg


据悉,贵州多年生稻课题组针对长江流域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冬季气温低、多年生稻稻桩越冬存活率低、第二季积温不够等突出问题,创新研发了多年生稻秋播育秧技术。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多年生稻的耐寒性和地下茎发棵特征,通过秋播育秧,把头年积累干物质攒到第二年,使多年生稻第一季收获期前移,保证再生的第二季稻正常收获,增加单位面积年内稻谷的产量。


参与水稻插秧的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组成员、贵州大学水稻产业研究院赵全志教授介绍:“多年生稻秋播育秧一种两收技术是水稻栽培的重大突破,在长江流域实现了跨年温光高效利用。这项技术将对推动长江流域单季稻改双季稻、双季稻区早稻替代专用技术提供新方案。”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发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水稻青年突击队和贵州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作用,进一步熟化该技术,同时加强与省内外相关单位在长江流域适宜生态区开展联合攻关,持续推进多年生稻秋播育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实现长江流域适宜稻区实现藏粮于技提供新动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婷

一审:王敦毅

二审:周伟斌

三审:王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