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社会 > 正文

文博会现场,巴基斯坦小伙点赞贵州非遗

17164494248873.jpg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齐聚深圳,共享文化盛宴。


  在文博会贵州主题展馆,刺绣、蜡染、银饰、民族风箱包等琳琅满目,极具贵州特色的文旅产品大放异彩,吸引了不少客商驻足欣赏。来自巴基斯坦的迈克刚走进馆内,就被桌上摆放的贵州玉屏箫笛所吸引。


2.jpg


  “这是我们的玉屏箫笛,不仅是一种民族乐器,同时也是一件工艺品,感兴趣的话可以试试。”迈克一边听着专业人士讲解,一边拿起玉屏箫笛跃跃欲试。“这种产品我是第一次见,感觉很新奇,很特别。”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箫笛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在明、清两朝曾多次进贡宫廷,深受皇室垂青,近代更是名扬海外、盛誉如潮。1913年在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上荣获银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是中国最先获得国际大奖的民族乐器之一。2006年,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茅台酒、大方漆器并称为“贵州三宝”。玉屏箫笛取材于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出产的竹子,因而得名。制成后的笛子音色清越优美、雕刻精致,它是玉屏当地侗、汉、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价值。


4.jpg


  了解玉屏箫笛的制作工艺和发展历程后,迈克再一次发出惊叹:“贵州好东西太多了,让人想继续深入了解。”


  迈克告诉记者,他今年25岁,4年前来到中国,目前在深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今天也是第一次来参加深圳文博会。“贵州很美,很漂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看看。”


  以“文”会友,以“博”相融。通过文博会展示和交易平台,近年来贵州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多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被更多人认识和喜爱。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覃淋

编辑 杨睿

二审 张良胜

三审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