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社会 > 正文

害虫叶蝉到底有多坏?贵州专家历时50年研究出版图鉴专著

20210705202944_62153.jpg


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中国叶蝉图鉴》,近日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


《中国叶蝉图鉴》封面.png

《中国叶蝉图鉴》封面。


叶蝉为叶蝉科昆虫,隶属于半翅目头喙亚目,叶蝉总科为一类害禾谷类、蔬菜、果树和林木等的昆虫。


叶蝉作为半翅目最大的一个类群,其体长3-15毫米,单眼2个,少数种类无单眼;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有3-4列刺状毛。


后足胫节刺毛列是叶蝉科的最显著识别特征。


该科昆虫不仅危害农作物,而且还传播植物毒病。


据了解,《中国叶蝉图鉴》是中国叶蝉科昆虫分类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也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叶蝉鉴定不可多得的重要工具书。目前,全世界已记述叶蝉科昆虫20000余种,中国已知2000余种,本书就涵盖1822种,可以说是国内目前收录品种最齐全的叶蝉科分类图鉴。


叶蝉成虫(网图).jpg

叶蝉成虫(网图)。


《中国叶蝉图鉴》由贵州大学昆虫学二级教授李子忠教授主编,是贵州大学昆虫学二级教授,学术、学科带头人,曾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贵州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贵州省农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获中国昆虫学会终身成就奖。本书正是李子忠教授及其带领的叶蝉分类研究团队几十年研究成果的总结。


据了解,从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李子忠教授组织并邀请国内外昆虫学界同行专家,对贵州省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本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编辑出版了相应的专著,诸如《茂兰景观昆虫》《梵净山景观昆虫》等。


还对昆虫区系进行分类研究,重点是同翅目、叶蝉科,到21世纪初期,已建立并发表叶蝉科新属11个、新种248个及大批中国新纪录。并对农业害虫的生物学及生态学开展研究,包括稻飞虱和稻叶蝉以及刺梨和大豆虫害的研究,研究成果在害虫种群数量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叶蝉幼虫(网图).jpg

叶蝉成虫(网图)。


李子忠教授和邢济春主编的《中国叶蝉图鉴》,除具备分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学名、鉴别特征、寄主、分布等基本信息,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每个种都附有一幅成虫整体标本正面原色照片。每幅图片都是用基恩士VHX-6000超景深三维显微镜拍摄制作,有着极高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是昆虫标本以图文形式永久保存的范例。书中所有图片都来源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现存馆藏10万余号叶蝉标本,这10万余号标本,是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近50年的时间从国内29个省(区、市)所采集。


叶蝉科昆虫均属植食性,直接刺吸植物汁液;雌虫产卵划伤植物疏导组织进而对植株造成伤害,且分泌的蜜露堵塞植物气孔,影响光合作用和导致煤烟病发生;一些种类还传播植物病毒,是农林果树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因此,对于叶蝉科昆虫的研究,对了解其生物特性及防治其对农林果树等经济作物的损害具有重大意义。


该《图鉴》的出版,为植物保护和森林保护科技工作者、昆虫鉴赏爱好者提供叶蝉种类鉴定帮助,有助于深化叶蝉科后续研究,亦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生物学专业师生(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华

编辑 王浩

编审 赵宏斌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