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融媒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因人而异、授人以渔才能精准扶贫 |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霆


  我是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霆。平时主要的扶贫区域为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惠水县,铜仁市松桃县和黔西南州晴隆县。每年均把扶贫作为工作重点之一,通过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物资帮扶等形式开展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增强了与各地水产部门、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联系,扩大了体系的影响力。


刘霆在龙里县湾滩河镇摆主村扶贫赠苗及现场技术培训


  晴隆县是农业农村部52个挂牌督战的扶贫县之一,也是贵州省唯一将渔业产业纳入主导产业的贫困县。作为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站长的我,在接到任务后,立即与晴隆县渔业相关主管部门取得联系。经过多次沟通和实地调研,根据当地提出的技术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协助制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随后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施。为推进该县渔业产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贡献。

  2017年至今,参与技术骨干、农技人员、养殖大户、贫困户等的培训会共19次,培训近720人次。除对5个示范县定期进行技术服务外,还对省内有技术需求的其他地区提供技术服务,并依托团队成员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科技副职等优势,每月到定点帮扶的贫困村开展技术服务。帮助查找和解决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谋划推动实施主导产业,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的贫困村超过40个,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渔业产业发展。

  2020年在推广新品种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的过程中,松桃县明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于5月19日由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帮扶引进了20万尾水花。该合作社在生产管理上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除开始下池试水意外损失2万尾外,剩余的18万尾水花,经9月8日我现场测产,成活14余万尾,成活率高达77.8%。合作社负责人杨光明高兴地表示:“品种好、技术服务到位,让合作社真真正正见到了效益,感谢水产所专家的帮扶”。


  2018年5月全面禁止网箱养殖后,贵州省水产养殖产量几近腰斩。流水养殖作为贵州山区的一种重要的养殖模式,目前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依托体系平台,领衔开展了山区流水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试验示范,研究并筛选出一套符合贵州山区流水养殖尾水的生态处理模式。相关内容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受理,现已分别在绥阳县和荔波县建成了贵州省首批2个山区流水养殖尾水生态处理示范点,经水质检测已见成效,省内不少养殖企业、养殖户前往参观、借鉴。

  在流水养殖尾水处理试验过程中,我试验团队在生态池中投放了珍珠贝,目前经近5个月的养殖,珍珠贝的生长及珍珠的品质经过浙江省业内人士评估均良好。虽然贵州没有养殖珍珠的历史,但水的硬度高是优势,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如能再产出高品质的珍珠,不失为一种好的前期探索试验。因其管理难度低、技术要求不高,也许能摸索成为一种帮扶贫困户的养殖方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际工作中我主要以“技术帮扶为主,物资帮扶为辅”的思想为指导,对有主观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加以重点扶持。而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贫困户,例如惠水县王佑镇、摆金镇的精准扶贫户自身确实没有能力培育水花阶段的鱼苗,我就采用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大规格鱼种,再在饲料等物质上适当帮助。后期可以帮助其联系销路,待产生收益后,贫困户主观脱贫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

  扶贫工作要精准,要因人而异,授人以渔,才能提高成功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维维

见习编辑 李贝多

编辑 杨羽

编审 杨仪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