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黔西南 > 正文

贵州好人丨张幺妹:苗寨里的最美“干儿媳”

  在黔西南州望谟县乐旺镇懂木村打烹组,有这么一位一位淳朴善良、勤俭持家的农村妇女,20年来,从一而终的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人世间不是亲人却甚是亲人的孝老爱亲故事,“现如今,她的故事在我们懂木村家喻户晓,大家都在向她学习。”


张幺妹在山上除草


  48岁的张幺妹。1990年6月,嫁到懂木村的张幺妹和普通人一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同丈夫共同经营着自己的家庭。1990年12月14日傍晚,干活回家的张幺妹在进寨口看到让她触目惊心的一幕,一个身影佝偻的老人,一手杵着拐杖,一手拎着一壶水在蹒跚前行,长满褶皱的手不停的颤抖着,看到这一幕张幺妹心中一阵触动,她立即放下肩上的东西,跑过去帮老人送水回家,从这天开始,她便与这位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到自己家里后,丈夫问起后她便将在寨口的事说了一遍,随后向丈夫问起今天帮助的老人家中的情况,丈夫告知她,这个老人叫陶桥妹,她的丈夫叫张,和你是同一个姓,听老人们说,两人结婚后至今,膝下无儿无女,一直是两人相依为命。

  听到丈夫说起陶桥妹的故事,新婚不久的张幺妹内心荡起阵阵涟漪。说到,听你说她的丈夫姓张,我也姓张,要不我们帮帮她吧!今天我看到她家中的境况,实在太可伶了。丈夫说,我们的生活都如此艰辛,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我们在金钱方面不能帮她,但我们在生活方面可以帮她了,我们这么年轻,帮帮她也相当于是在做善事嘛!

  就这样,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幺妹都会以串门为由,隔三差五的去陶桥妹的家中,陪老人话话家常、聊聊天,先前老人对嫁入寨上不久的张幺妹有些陌生,但随着越来越熟悉,老人越来越喜欢张幺妹,毫无保留的把自己一生的经历一股脑的全都告诉张幺妹,成了无话不谈的好邻居。

  外来媳妇认“婆妈妈”:只为尽孝

  “老人无儿无女,婆妈妈怕给我们添麻烦,每次都说不用管她,后来,她丈夫去世后我比较担心,去的次数频繁了起来,但总会被撵,索性我就就认了她做“干妈”,随娃娃还叫‘婆妈妈’。”张幺妹说。

  1995年,为了方便照顾陶桥妹,张幺妹多次邀请老人与她同居住,以便照顾不周全的情况下发生意外,但陶桥妹还是不同意过来共同居住,为方便照顾老人,最后张幺妹和丈夫商量,把自己住宿搬到陶桥妹家中去,和老人一同生活方便照顾老人。

  “怕做不好,被人误会。”张幺妹说,刚开始搬到老人家居住,难免有些担心。

  夫妻俩搬过去和妹老人居住后,老人的房子还是危房,夫妻俩就拿出自己攒的私房钱,修了一间宽敞的瓦房,让老人居住的环境变得更好一点。


张幺妹在田间帮邻居插秧


  悉心照顾  老人晚年生活不孤单

  “Daik, des sod dout(苗文译:婆妈妈,手热和了不)。”张幺妹试过水盆里的温度,拧干了热手帕上的水,轻轻地将手帕敷在陶桥妹的双手上,一股热气暖在两个苗族妇女的心窝上,这是张幺妹在每个冬季照顾老人的必修课,老人年纪大了,冬季手脚冰冷,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张幺妹都会用热水毛巾给老人捂手,20年一如既往,从不间断。

  “2011年11月,她婆妈妈生病,几乎天天都在医院打吊针,家中大儿子呢又在修房子,家里一分钱都没有,只能放弃修房子,把钱用来给这个‘婆妈妈’医治。”说起这件往事时,张幺妹眼眶里泛起了泪花。“那个时候我的妈妈也生病住院了,但又不敢走开,怕婆妈妈出事,可又担心妈妈,只能让老公从工地赶回来,去老家看了给妈妈说明情况。”每当提起自己的母亲,张幺妹心中始终是愧疚的,但让张幺妹欣慰的是,家里人对她的做法特别支持和理解。

 “尽孝”引领乡村好风尚

  “我姑娘不得一个,儿子也不得一个,幺妹的心好得很哦,一直照看我,我现在眼睛又不得见,没有她,我怕是早就去了,哪还有机会享受国家现在的好政策呐!”已过期頣之年的陶桥妹意识还十分清晰,从齿缝挤出这句话来,夸着自己有个“好女儿”。

  张幺妹对陶桥妹的细心照顾,陶桥妹的邻居陶俊辰都看在眼里。“这个张幺妹人真的好,像她家这种条件一般,几十年了还这么照顾一个老人到现在,不容易啊,我们能帮也都会帮一下。”

  “她与老人非亲非故,还这么细心照顾老人家,是我们的榜样。”村民陶小保说,张幺妹的善举着实感人,村里都在向张幺妹学习。懂木村主任杨光海说,张幺妹夫妻的做法值得全村宣传,全村村民们都应该以张幺妹为榜样,大兴孝悌之风。

  “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现在日子好了,更要让老人吃好、穿好、过好。”张幺妹说,每个人都应该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这样邻里之间才能和和睦睦,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如今,陶桥妹老人已经过世,但是张幺妹的事迹逐渐传开,引起全村人民向她学习的新风尚。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唐波

编辑 李劼

编审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