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黔南 > 正文

【我的脱贫故事】通过帮扶,我对未来充满希望丨平塘县甲茶镇摆洗村刘合义


  我叫刘合义,是平塘县甲茶镇摆洗村卡大组的村民。这五多来,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重拾信心,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我家四口人,在2015年前是由我夫妻二人长期在外务工生计,日子还算过得平稳。但2015年,一场不幸毁了我们全家的生活愿景,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



  之前,我小儿子经医院确诊患上了先天性营养不良综合症,经多方了解,是不治之症。

  到了2016至2017年期间,儿子的病情加重,时有跌倒,这样的日子很难熬,同时也为了儿子的安全着想,苦撑到2017年的下半年我们回到了家乡。

  当时女儿在当地读高一,但因儿子的事不得不转读职校,每当想起这事,我很哀叹、失落。

  回到家之后,各种生活用具坏的坏,烂的烂,食物也没有,房屋是2000年建的,可用空间只有64平方米,设计是两室一厅一楼梯间,厨房厕所也没有,总有一种又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之后,我开始着手对家具修缮补充,在此期间,加上儿子的治疗费用,家里慢慢到了捉襟见肘的境地。女儿在都匀振华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因离家远,只能作寄读生,这样又多了一笔支出。



  2018年2月左右,村干部到访我家几次,了解了我的家庭情况。村干部知道我返乡的原因和家庭境遇,如不进行政策的帮扶,日子只会越过越糟糕,就提议我自荐上交一份请求帮扶申请到村委办公室。

  随后,村两委两次组织对我家进行情况核实,第三次来的是镇上的刘科员,是我们村的驻村干部,第四次是县派第一书记,对我家情况作终审核实。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八月份,我家被纳入贫困户,实施政策帮扶。



  生活的征程没有停止,政策也在一步步落实。当年我妻子在都匀一家冷饮店寻得一份工作,工资虽然不高,但能陪伴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完成学业的女儿感到很满足。我在家照顾休学的患儿,顺便开垦一些撂荒的土地,种些庄稼弥补生活所需,在同年也享受到政策帮扶的几袋大米和寒冬取暖费,虽然不多,但很暖心。

  到了2019年,各项扶贫政策有序铺开,当年我女儿享受有教育精准扶贫资助1900元,全家享受精准扶贫医疗保障政策,教育局在得知我儿子的情况后,就安排责任老师送教上门,还有各种学习文具和书包校服等,样样齐全。


  到了10月份,组里的网格员发现我的情况不适合搞农业。由于没有种田器具,出门两三小时就要回家看一次儿子,唯一的五分田又在高寨组,离我家有五公里之多。于是就安排我参加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做生态护林员,每月800元工资。

  这样的工作比较灵活,下雨天可以在家做农活、家务,天晴就去巡山,若没有什么火灾隐患,一天来回几趟都可以。

  到了今年农历五月份,之前雨天虽多,但雨水量不足,我家原用的自来水是组上自建的,水量不是很充足,时有缺水少水的情况发生。

  在一次洗井时,已是无水枯井,于是我就把情况告诉了网格员,第二天网格员就到了我家和水源处实地了解断水情况。在了解情况后网格的第一句话是:“糟糕,不能等不能拖。”立马拿起电话与供水站取得联系。就这样引水工作就正式开始了,到了第三天,一股清澈足量的自来水就到家门口,我们组有这样好的网格员我感到庆幸,我得为我们的网格员点赞。”

  现在家里住房通过我自己补建了厨卫,现达到了100平方米,够用了;教育方面,女儿已领证毕业,儿子也有专任教师送教上门;妻子现在广东开平市新都酒店务工,我在村委会也有一份公益性岗位的工资报酬,还有一些民政低保,收入是达标的。

  如今,通过政策帮扶和村干部以及父老乡亲的关心支持,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庆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杨仪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