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黔东南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在扶贫工作中深刻体会为人民谋幸福的意义|从江县下江镇松陇小学的老师陈建妃

  

  我是从江县下江镇松陇小学的老师陈建妃,作为一名从贵州西部地区来的新老师,从江县这个以苗族侗族聚居的地方一直给我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神秘感。深入这里开展扶贫工作,才开始让我有了更多机会去揭开这里神秘的面纱。



  云雾缭绕——初见。这里的清晨总是云雾缭绕,云雾从这个山头流入另一个头,偶尔有晨光洒落在村寨间。初次入村扶贫宣传时,我满是局促与不安,一是担心文化的不同冒犯了这个神圣之地,二是语言不同难以完成扶贫宣传。为此在心底提醒自己要尽量用柔和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言语向村民宣传。然而随着工作逐渐开展,我发现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一入村,村中年长者都会跟你打招呼:“妹,你来了!”每家每户都热情的邀请我们到家中坐坐。他们的淳朴和好客化解了我心中的忐忑。随着扶贫深入开展,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巨大的成就感。不过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也发生了许多趣事。例如,我们在带领老百姓一起打扫卫生的时候,在寻找抹布擦桌子的时候,询问家里有没有抹(ma)布,正好他们的苗话“不知道”也是(mabu)的谐音,于是双方就在一场抹布来(mabu)去的沟通中持续了许久!现在想来全是笑意十足。



  四季如春——家人。在无数次的穿梭走访中,在无数次的推心置腹的交流与观察中,越来越感受到老百姓的淳朴与善良,乐观与豁达,勤劳与朴实。在农忙的季节,田里地里总会出现扶贫干部和村民星星点点的身影,他们一起种下春的希望。忙完之后他们便背上行囊,又在政府部门组织的外出务工活动中带着对生活更多的希冀出发,去到那个没有老婆和孩子的地方继续奋斗。但是如今他们可以安心的在外面打工挣钱不用担心家里,因为孩子在学校读书,还有国家补助的营养餐,特别困难的还有生活补助,老人有帮扶干部定期到家里慰问关怀。到了秋收的季节,他们带着收获的心情与对孩子的想念迫不及待的归来。到家的当天晚上,邀上帮扶干部和整寨人到家里面来庆祝一下,像是庆祝归来也像是庆祝丰收。在酒杯的碰撞与交触中,计划着来年的规划,眼里尽是美好。




  拨开云雾——收获。我有幸见证了村里家家户户以及村容村貌的变迁史。村路从以前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家家通了自来水,凡是家里是危房的都享受了易地搬迁,不愿意搬迁的也翻新重建,透风漏雨的也被加固,挡住了刺骨的寒风、温暖了群众的心。其中有一户让我特别感动,一次走访中,他不断地和我诉说着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才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再也不用担心打雷下雨就停电或者出行难、看病难、饮水难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无法外出务工的也能享受国家的技能培训、产业园分红等帮扶政策,从而解决了谋生活和家庭无法兼顾的困局。他自己还做了一面红旗挂在家里,说要时刻铭记党的恩情。这样“喝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心,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为人民谋幸福的意义。



  世外桃源——幸福。现今人们不愁吃穿了,精神上的富足也跟上来了。每到“斗牛节”的时候,车辆人群就从四面八方赶来,停车的队伍绵延几公里,大家盛装出行。老人拄着拐步履蹒跚的也在前行着,仿佛怕错过一场盛宴。年轻小姑娘带着对未来的期盼与娇羞匆匆赶来,或许能遇到一两个心仪的小伙子,小孩子那是自然不用说的,来是为了能吃到更多好吃的及买更多的玩具,在这个重大的节日里,大人一般是有求必应的。斗牛,不仅仅可以欣赏斗牛过程中的激烈角逐,同时也凝聚了十里八乡老百姓的心,增强了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能够与这群勇于担当的扶贫干部、吃苦耐劳的老百姓在一起战斗,我相信这场脱贫攻坚战一定能打赢,也必定打赢,我们定能实现共同富裕,共赴小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薛霏 整理

编辑 徐然

编审 杨仪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