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黔东南 > 正文

感受传统文化!黄平:非遗“走进”校园

  蜡染,被称为刀尖上的艺术,它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因用蜂蜡做防染剂而得名。

  为让广大青少年学子真实感受非遗文化魅力,黄平县新州镇第一小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自身师资优势主动将蜡染、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请入教室,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新州镇第一小学为了全面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一共创办了32个社团,在这些社团中,我们越来越注重民族的文化,把民族的文化传承到我们校园里面来,通过老师们的社团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社团当中找到自信、培养特长、陶冶情操。”黄平县新州镇第一小学校长刘荣英说。



  黄平县新州镇第一小学亻革家蜡染社团于2014年3月份开班,当时只有几名兴趣浓厚的学生报名参加,老师也教学生们在布上绘制简单的图画,并教他们如何浸染制作成手帕。通过几年的努力,社团也逐渐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蜡染技艺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孩子们现在能够通过构图、勾勒线条、点染等一步步学习,逐渐掌握了蜡刀刻画时的力度、温度、蜡量的上蜡等全过程,最后,让一幅幅精美的蜡染作品出炉。学生们创作的《鱼鸟之恋》《梦之花》《欣欣向荣》《蝶舞飞扬》等作品分别在黔东南州第一、第二届艺术节荣获奖励。

  “这个学期我们蜡染社团招到的孩子有22个,我也希望以后我们蜡染社团能够多招几个孩子,让孩子们和我一起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传承下去。”负责蜡染社团的教师吴茗星说。




  据介绍,蜡染社团的老师们利用假期潜心研究,在原来的蜡染技术上有所突破,在蜡染饰品种类有所增加、在蜡染风格有所创新,带领孩子们开始学习浸染围巾、衣裙、T恤、手提包、小布鞋等。

  “我参加蜡染社团已经两年了,觉得这种用蜡刀点画的感觉比以往画画的感觉还要好,这种感觉非常的独特,我曾经和吴老师一起做了许多的蜡染,围巾和手帕,并把这些珍贵的礼物送给远方的客人,我还会继续努力下去,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参加蜡染社团的新州镇第一小学学生代天晓满怀期待的说。



  据悉,现在黄平县新州镇第一小学共有蜡染团、民间歌曲合唱团、苗家刺绣团、俏妞妞舞蹈团等32个社团。已经将非遗文化纳入乡村学校少年宫,培养孩子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孩子的传承潜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锦焘
  编辑 刘娟利
  编审 王璐瑶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