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党建 > 正文

石阡:“国字号”产业园鼓起群众“钱袋子”

2024年1月,石阡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几大核心区域各具特色,真正为当地群众鼓起了“钱袋子”。


该产业园覆盖龙塘镇、龙井乡、五德镇等10个乡镇(街道)186个行政村,以生态苔茶为主导产业。2023年产业园主导产业茶叶总产值55.64亿元。通过财政折股量化、“土地流转+保底分红”、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农户46437户。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42元。


茶旅融合谱新篇

谷雨春满,雨水渐丰。在石阡县五德镇新华村,敬茶、品茶、采茶、猜茶……各项与“茶”相关的活动如约而至。


作为石阡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之一,石阡县五德镇把茶叶作为主导产业,推进“茶旅融合”发展道路,通过在全镇范围内建成观光平台8处,打造苔源秘境新华村,使得云端美景引客来。在“首届谷雨苔茶文化”暨“健康大本营·银龄助茶旅”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10000多人,实现综合旅游营收130万元。

2.png

石阡“首届谷雨苔茶文化”暨“健康大本营·银龄助茶旅”活动现场 陈良渊 供图


“门口的敬茶味道很香,喝了暖暖的,后来看了制茶表演,参观了博物馆,体验感很棒,也能切身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来自玉屏的游客王女士高兴地说。


“我今年七十多岁了,家里有几亩茶园,每天都可采卖150元左右。今天这个活动人多,儿媳妇开了个小店,卖土鸡蛋,好卖得很。”住在云端新华街的徐大珍老奶奶高兴地说。


近年来,石阡县紧扣打造山、水、茶、城“四张名片”目标任务,积极推动茶产业与温泉康养、长寿文化、古城文化、自然风光的产业深度融合,2023年旅游人数达48.46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达32亿元。


绿色发展成底色

自然资源禀赋,铸就了石阡的绿色发展之路。以茶叶生产为主导,全县茶园标准化管护措施示范基地10000亩。园内农作物通过有机认证面积25550亩,绿色认证面积9300亩,雨林联盟认证面积15000亩……走进石阡县任何一个茶园,都能切实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发展的气息、强村富民的气息。

3.png

石阡群众在茶园务工


但是,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力,部分茶青还是下不了树,造成了浪费。“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探索实施‘龙头企业+规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茶农)’模式。理清发展思路,优化低效企业,改造升级生产设施,建成以‘龙头企业苔茶集团(国有企业)领航上游初制加工企业护航、基地周边保障原料供应’的产业航母集群模式。”谈起茶产业发展的经验,石阡县农业农村局的退休干部杨轩滔滔不绝,据介绍,2023年,实现生产精制茶叶近2000吨,销售额超过4000余万元。


迈上发展“快车道”

二十年前,家住石阡县龙塘镇神仙庙村的莫明才去到离家最近的集镇,得走过上下几十条田坎,雨天泥泞,还需要挑日子出行。哪怕是十多年前,莫明才身边的年轻人也都是外出务工。


也就几年光景,家里周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石阡交通“突出重围”:出门就是硬化路,干活脚上不沾泥,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域神仙庙村,乡道、村道、机耕道,纵横交错,老百姓们搭上了产业发展的“顺风车”。


谈起神仙庙村产业园区周围交通的变化,神仙庙村党支部书记梁有仁深有体会。2010年左右,神仙庙村以及周围白泥塘、消溪等村开始大力发展苔茶种植产业。为便于运输、灌溉等,园区的基础设施也开始跟上步伐,梁有仁率先垂范,拿出自己家的地,用于村里面的产业路修建。

1.png

石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之一神仙庙茶区  吴剑 摄


“我记得那段时间,村里的干部一心都扑在地里,老百姓都很配合,没多长时间,园区的路,就变得四通八达了。也只有路通了,其他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才进得来。”梁有仁回忆。


如今,神仙庙村已发展茶叶园区1320亩,年产茶青量80000斤,村里修建产业路5公里,让当地老百姓端上了“茶饭碗”。


石阡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田聪介绍,目前,石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电、路、讯早已实现全覆盖。产业园内茶园均通有产业硬化路,已建成机耕道255公里、生产便道560公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坚

编辑 牟元媛

二审 孙蕙

三审 杨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