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党建 > 正文

习水:抓实教育“双减” 实现教学质量“倍增”

“铃铃铃……”下课铃声响起,课间操时间到了,在习水县温水镇下坝小学,学生们手托篮球奔向操场,在校园广播轻快的旋律中,三百余名学生齐声喊着“1、2,1、2”的节拍,拍球、传球、运球,整齐划一地做起了篮球操。

  

这是下坝小学打造的特色体育项目,除了篮球操,该校还积极开展“动感篮球大课间”“阳光篮球小社团”“多彩篮球活动月”等充满活力的校园篮球文化活动。


QQ截图20220627110201.png

  

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接受专业的老师辅导训练,并将课外训练活动搬到大课间,放松又健身,这是习水县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双减”课后服务的新气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工作,习水县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减负提质、联动课堂课后,让“双减”政策红利惠及学生和家庭,让“减”出来的时间,充实到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后活动中,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QQ截图20220627110211.png


按照教育部部署,2021年9月起,习水县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按照“5+2”模式开展课后服务,即每周一至周五共5天,每天2小时课后服务,同时制定课后服务“1+1+N”模式,即1小时作业辅导和1小时体育锻炼,加上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N”种特色课程、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的特色菜单服务。通过“学校出单、学生点单”的方式,制定多元化课程清单,大力推广足球兴趣小组、课间篮球操、音体美、书画、艺术类等类型多样、项目丰富的社团活动等县级特色课程,开设温水小手拳、传统剪纸、红苗芦笙舞等“非遗”文化校级特色课程,设置书法、绘画、手工等社团与兴趣小组,全方位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人工智能机器人课程真有趣,我们学到了平时课本里没有的科技知识,老师还教我们通过编程语言让小小的‘红绿灯’元件‘按程序’交替变换闪亮,精确指挥交通车辆。”在习水县第四中学,四年级学生冯正宇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着手里的传感器套件。


QQ截图20220627110244.png

  

在传统剪纸社团活动室,每天下午四点半,喜欢剪纸的学生们纷纷走进江露莎老师的剪纸班学习传统手工剪纸。活动室里,上百幅师生的作品里红色故事作品数量最多,内容也丰富多彩。

  

“通过选图、定位、临刻到成品,一幅大约30平方厘米的简单剪画,需要学生小心翼翼,精雕细刻,至少要6节课时间才可出‘作品’,即使熟练的老师也要花4节课时才能完成。”辅导老师江露莎说,为了剪出好作品,孩子们十分用心。

  

QQ截图20220627110136.png


习水县第四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许庆中告诉记者,为抓实学生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优化课堂教学,丰富课后服务,积极打造书法、声乐、舞蹈、美术、篮球等20余个社团活动,鼓励优秀教师担任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调动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落实,颇具特色的实践教育迅速走进了习水各学校的课堂,充实了校园生活。一增一减,操场上运动的身影多了,教室里读书的声音大了,家里的欢笑声也多了。目前,习水县各中小学共开设了256个特色课程,成立了421个社团与兴趣小组,平均每个学校至少有2-3门特色课程供学生选择、参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骏娇

编辑 孙蕙

二审 杨惠

三审 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