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党建 > 正文

德江县洞湾村:做大总量提高质量 牛产业“牛”起来

  “我们洞湾村的肉牛,已经发展到425头了,饲草种植达到了600亩。”仲春时机,德江县枫香溪镇洞湾村百草丰茂,驻村第一书记陈新志说,现在洞湾村有了产业支撑,实现乡村振兴更有信心了。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洞湾村围绕德江县“2+N”产业布局,以肉牛产业“一村一品”为方向,围绕“小规模、大群体、分散养、集中销”,朝着“做大总量、提高质量”的目标出发,全力推进“11513”工程,聚焦肉牛产业,强力推进肉牛产业跨越式发展。

1_副本.png

洞湾村召开群众大会


  洞湾村地势崎岖,山高地陡,整村依山而建,缺水少地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瓶颈。


  “我们走家入户了解社情民意,找准产业精准发力。”洞湾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新志介绍,他和村“两委”干部经常与本村党员、德高望重、致富带头人、村组干部以及有志青年等进行交流,同时还经常到农户家,积极听取建议意见。从本村实际出发,召开驻村干部研判会42次,党员代表大会3次,群众会11场,找准适宜村里发展的肉牛产业,与本村肉牛养殖大户沟通交流,充分利用肉牛养殖大户的经验、技术等优势,着力发挥“土专家”“田秀才”在肉牛养殖上技术把关作用,切实解决群众无经验、无技术、无资源“三无”问题,党支部充分发挥大户与群众间的纽带作用,提高服务水平,真正为群众发展肉牛产业“把关诊脉”。

2_副本.png

洞湾村党支部召开产业发展会议


  洞湾村按照“党支部+大户+基本户+散户”的组织方式,强化统筹抓落实,支部负责管理、贷款、土地流转、培训等服务,大户负责技术指导,切实为群众发展肉牛产业,提供全方位、无死角服务。


  积极发动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分片召开群众大会、村组会等十余场会议,宣传讲解肉牛惠农政策,详解本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明确本村产业定位、发展方向以及管理模式,打破群众“等、靠、要”懒惰思想,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

4_副本.jpg

洞湾村建设的养殖基地


  发展产业,资金和技术很关键。洞湾村党支部主动对接县、乡肉牛产业专班,积极争取肉牛养殖专项资金150万元。主动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银行等,要求简化贷款程序,争取群众肉牛养殖低利息贷款资金1000万元。及时摸清群众肉牛养殖贷款意愿,收集需贷款群众个人信息,及时解决农户资金难的问题。同时,积极对接市农业农村局、县肉牛养殖专班、镇肉牛养殖专班以及洞湾村肉牛养殖大户,定期对洞湾村群众肉牛养殖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目前已对群众建圈标准化、规范化开展25次技术指导,切实解决群众技术匮乏,为实现科学圈养,提高圈养效率,提供技术保障。

6_副本.jpg

洞湾村群众在搭建肉牛养殖设施


  “我们穿梭于市、县、乡各级银行,为村民协调贷款资金1000万,已贷款260万元,奔跑于市、县、乡各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项目资金160万元,已到位40万元。”陈新志介绍,通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引领力,组织驻村攻坚队和群众代表21人到平原镇坳田村参观学习肉牛养殖技术,解决了技术和资金问题后,又积极落实产业进村落户的事情,因户施策制定养殖方案,协调解决养殖户种草、修圈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还组建党员先锋队,主动为群众种饲草200亩、修牛圈20户、栽花椒60亩。动员群众开挖撂荒地100亩,改建闲置房为牛圈5处,极大提高闲置房利用率。截至目前,洞湾村由160头发展到425头,大农场2户,家庭牧场2户,基本户18户,散户23户,饲草种植600亩。

5_副本.jpg

洞湾村养殖的肉牛


  此外,洞湾村大力开展引导能人返乡创业,帮助群众打开肉牛市场销路,洞湾村计划建设黄牛批发基地,由能人统一购牛进村调养,采取明码标价、公平自愿的原则,让群众购牛有来源,卖牛有去处,解决群众购牛无牛源渠道和卖牛找不到市场的老大难问题,切实保障群众切实利益。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坚

编辑 孙蕙

编审 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