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六盘水 > 正文

【山一样的汉子,山一样的情怀】“第一书记”赵贵山的“初心密码”



  山,一重又一重的山。


  驱车从六盘水市区出发不久,便一头扎进了连绵不绝的群山之中。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后,抵达了今天的目的地:水城县蟠龙镇二道岩村。


  刚落地,村里才参加完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的驻村第一书记赵贵山,没在省城多待片刻,又急急忙忙赶了回来。


  “放心不下村里正在套种的小黄姜,赶紧回来瞅一眼。”见到记者,赵贵山缺了一颗门牙的微笑,引人关注。


  2018年,57岁的赵贵山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派驻到二道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性子温和平稳,村里人都称他“老书记”。


  跟着赵贵山的脚步,步行在重重山间的蜿蜒步道,偶然瞥见他瘦削的身影,恍然一悟,眼前行走的也是一座“山”。


  但这座“山”与远方重重大山不同,他给二道岩村带来的不是贫瘠与闭塞,而是发展和希望。


  

  引水:6个水池“牵藤结瓜”,产业活了


  水,作为农业生产的命脉,是赵贵山来到二道岩村牵肠挂肚的一件大事。


  地处深山的二道岩村,地势切割面深,海拔高,是蟠龙镇最远的村寨。每逢四季更替,村民们最怕的,就是季节性干旱。


  “东西种下去,没有水。”只能靠天“赏饭”,有水难存蓄,有作物难灌溉,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都不高。



  村里的“渴”,成了赵贵山的“急”。


  向单位递交报告,利用山坡为集雨面,在村里农业种植集中区域修建产业灌溉蓄水池……东奔西走,赵贵山协调了92万元资金,准备在村里修建蓄水池。


  “坡陡路远,运不上水泥砖头的地方,只能建成不锈钢的。”一寸寸挪,一担担挑,赵贵山带领群众在全村修建了6个100立方米的灌溉蓄水池,几千亩的望天田变成了引水田。



  田地得到浇灌,民心获得滋润。


  引水路上,赵贵山还磕掉了一颗门牙。


  “泥沙路,脚底一滑,牙就没了,嘴巴出血,我悄悄咪咪擦干就走了。”为了不影响大家工作,赵贵山忍痛回村,很长一段时间里,桌上的布洛芬成了他牙痛时的短暂“慰藉”。


  望着储水池蓄满的清泉,水,则成了赵贵山缓疼又治穷的长久“良药”。



  补路:一条通村沥青路,短板补了


  “危房,泥巴路,坡多地偏。”回忆起初到二道岩村的第一印象,赵贵山记忆深刻,头一周还因水土不服进了医院。


  驻村工作遭遇开头难,让赵贵山感受到村里老老少少的不易,退堂鼓没有打响,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帮扶的决心。


  “以前他们运粮食,都要人背马驮的走山间土路,一寸地的水泥路都没有,遇到下雨天,路烂得泥泞不堪。”


  要想富,先修路,只有路越修越好,群众的致富路才会越走越宽。



  随着全省农村公路“组组通”工程的推进,考虑到村里冬天容易结冰,雨季路滑等安全隐患,赵贵山每日都守着组组通工程的落实,遇到施工难题,及时解决,确保全村16个组如期实现组组通公路。


  通过县、镇、村三级共同努力,二道岩村成功实现串户路、通组路全部联通,2019年,还建成了贯通二道岩村与庆祝村全长13.8公里的花木公路。


  “现在路直接通到家门口,家里两个娃娃过年回家方便多了,下雨我也不怕了。”说起这条沥青路,二道岩村村民刘应怀一脸笑意,“你看我这鞋以前经常刷,但是土路出门就脏,现在全是硬化沥青路,都是干干净净的。”



  治心:走村串户解难事,心路通了


  路,虽补好了。但赵贵山明白,只有把村民心上的路打开了,地上的路才能真正发挥效益。


  问难处需求,记民心烦忧。“走访才知道适合发展的产业,存在的困难才能补上。”


  一年多时间里,赵贵山走遍了全村1236户5250人。



  为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赵贵山协调20万元资金,修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利用原单位中科院优势,邀请种养殖专家到村开展产业种养殖、管护培训……


  许多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听说家乡水路都通了,决定回乡重新握锄,47岁的孙显庆正是其中之一。


  “一棵姜苗,能长7、8棵出来,那就有5、6斤姜,每斤能卖15元。”躬身在60多亩猕猴桃地里给小黄姜施肥垄土的孙显庆斜放锄头说道。


  “老书记还请了专家来指导,种子、肥料都是直接送来,只有管护好这些产业,才没有糟蹋了这份恩情。”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原计划的蜂糖李果苗运不进村,这可急坏了赵贵山。


  “一颗苗4块钱,一棵果树能有一千多元,可惜3月初才栽种,还是晚了一点,不然能长好高了。”赵贵山感叹,果苗栽种那会儿整宿睡不着觉,每日都早起去田间查看。


  笔笔小账本,都是大情怀。


  “老书记帮我们修水池,带我们发展产业,毛豆、花豆、蜂糖李……今年还有小黄姜,他带着大家做了很多事情,感谢不完啊。”这是孙显庆重新选择安身农地的信心和底气。



【记者手记】大初心 小愿望


  今年4月,原本帮扶期已满的赵贵山主动申请留任一年。


  村里挽留,他亦心怀不舍,“既然来了,总要留下一点什么,就把退休前的时光全部奉献给乡亲们。”


  曾经,二道岩村依山而居,背山而行,一座座大山挡住了通往外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


  而今,村里四季有花有果,从遍地危房变成百砖红窗,真正实现了荒山穷山变成了秀山宝山。


  今昔对比,照见生活之变。


  继续行走在二道岩村的山山水水里,赵贵山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牵挂着心,要多争取项目资金,赶着退休前抓好年轻班子建设,让联系的毛菇产业落地……


  时刻不忘大初心,赵贵山却还有一个小愿望:退休后去镶颗牙。


  一颗待补的牙,一片赤诚的心。


  二道岩村给了赵贵山一个洒下梦想的舞台,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而他也在这里,俯下身,尽己所能,在减贫脱贫事业中淬炼初心。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江南 魏  容

编辑 谢勇勇

编审 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