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健康 > 正文

借得东风催化雨 健康扶贫润黔中——贵州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强化医疗卫生对口帮扶综述

2016年以来,贵州省卫生健康系统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和东部优质医疗资源,精准制定工作方案、综合施措,扎实开展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各支援方投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帮助受援单位补齐软硬短板,支援省份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合计3亿余元。


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足不出县就能获得优质医疗、专家诊疗服务,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返贫,极大提升了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在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全国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专项督导检查工作中,台江县人民医院、紫云自治县人民医院分别排名受检医院第一、第三,贵州省卫健委排名受援省份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第一。2019年,贵州省进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对口帮扶工作红榜名单。


医疗卫生援黔院士专家健步走活动在兴义市万峰林举行。


高位推动 系统落实

抢抓机遇建立全面帮扶关系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心支持贵州脱贫攻坚。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扶贫办等多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多次赴贵州调研指导。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部署、推动有关工作,多次率团领队赴东部支援省份考察学习、调研对接扶贫协作和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并深入省内基层调研指导。


2016年,省政府与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签订《关于共同推进贵州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借力全国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加速推动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省各市(州)、县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东西部扶贫协作,主动加强与帮扶城市党政部门沟通,把医疗卫生纳入对口帮扶工作总体安排,为推动援黔医疗对口帮扶取得实效提供了重要保障。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机构主动作为,“攀亲戚”“结对子”,与东部帮扶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帮扶关系和牢固的友谊。


温州援黔专家在基层开展对口帮扶义诊活动。


截至2020年11月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属管医院和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上海市、山东省、辽宁省等省份以及解放军部队共572家医疗卫生机构,与我省1538家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其中,省级11家,市级52家,县级265家,乡镇卫生院1210家。


援黔医疗对口帮扶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受援单位涵盖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中心血站、卫生监督等所有类型;帮扶层级涉及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其中,所有中医医院和66个贫困县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东部对口帮扶全覆盖;包括贵阳各区市县在内的其他22个非贫困县,也千方百计积极主动对接合作、巧借外力,与对口帮扶城市和其他省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帮扶关系、结上了帮扶对子。


内外统筹 组团帮扶

千方百计提升受援机构综合能力


“规定动作”不走样。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的要求,省内外123家三级医院(省外95家、省内28家)对口帮扶我省66个贫困县110家县级医院(综合医院65家、中医医院44家、妇幼保健院1家)。将对口帮扶落实情况纳入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落实三级医院帮扶责任,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人才严重匮乏、体制机制不活、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


“自选动作”更精彩。各地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主动对接东部支援城市与我省对口市州签订医疗帮扶协议,帮扶中,受援地方和受援单位党委充分授权,任命相关帮扶专家担任院长、副院长或科室负责人,借鉴支援医院先进医疗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细则,做到医疗质量管理模块化、精细化、标准化。


“组团式”帮扶显合力。支援单位向受援医院派驻行政人员、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开展“组团式”帮扶,加挂分院牌子,实行“托管式”帮扶,有力地促进受援医院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浙大二院帮扶台江县医院成效显著。


2016年前,台江县人民医院由于负债过重、人才缺失、技术水平低、设备老旧等原因,发展举步维艰。很多当地群众选择外出看病,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十分突出。2016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与台江县人民医院缔结帮扶关系,后者加挂浙大二院台江分院牌子,前者委派本院急危重症科护士长汪四花担任台江县人民医院院长,负责医院全面管理工作。浙大二附院和贵州省骨科医院常年派驻8至12名专家进行“组团式”帮扶。


帮扶让台江县人民医院服务能力与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对周边的医疗辐射能力明显增强。帮扶后3年与帮扶前3年相比,该院核心数据实现了“五增一降”:门诊就诊人次增加107.3%,住院人次增长36.2%,手术人次增长121.1%,外县门诊就诊人次增长301.7%,外县住院人次增长262.8%,转诊率下降至3.8%。


此外,黔南州与广州市签订《2019年——2020年医疗卫生事业组团式帮扶协议》,开展市级和县级“整体式组团帮扶”,一年多来,广州市共选派专家骨干281名,开展市县整体帮扶项目29个,投入帮扶资金5891.1万元。组团式帮扶让脱贫打法更精准、帮扶更有成效。


广州圣大医师集团帮扶医师在毕节市三医开展心脏介入手术。


2016年至今,支援省份累计派出上千支帮扶队伍、医护人员5715人次入黔开展长、短期结合的驻点帮扶。各帮扶团队充分发挥医疗管理、团队建设、学科建设和先进技术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度建设、医疗质量控制、绩效考核、学科建设等进行帮扶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得到全面提高。全省87个县至少有一家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或中医医院,7家贫困县医院被评为三级以上医院。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第三方对我省72家县级医院能力基本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我省县级医院基本标准达标率为80.41%,在全国排名第12,较2017年上涨了6%,增速为全国第2;推荐标准达标率为46.23%,在全国排名第15,较2017年上升了10.2%,增速为全国第3。我省国家级贫困县县级医院基本标准达标率为81.36%,全国排名第6,较2017年上升了8.2%,增速为全国第2;推荐标准达标率为45.84%,全国排名第8,较2017年上升了11.6%,增速为全国第1。


全方位 多层次

授人以渔增强受援单位“造血”功能


援黔医疗帮扶,人才是关键。


如何让“请进来”的人有的放矢,好钢用在刀刃上,又让“走出去”的人开阔眼界,学有所成?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成为核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帮助组建的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是重量级的“人才天团”,入团院士55人,入团核心专家1305人,38名院士在贵州建立44个院士工作站(室),帮扶我省医疗卫生机构87家,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骨干医生等高层次人才累计25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方大力关心下,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分别开设“协和班”和“南山班”,实施精英教育,为贵州未来培养医疗领军人才。


支援开办“协和班”签约仪式


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人才培养是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强基固本的重要举措。各级各单位建立起了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采取长短结合、进出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培养人才。


受援医院组建“跟学班”,与援黔工作队专家结成“师徒”对子,以一带一、一带多等方式带教。通过援黔专家在受援医院开展学术讲座、教学查房、手术带教等方式,依托专家所建的工作站等高端资源,为受授医院培养了一支高水平、成梯次、成建制、留得住的本地医疗人才骨干队伍。几年来,支援专家共为受援机构培训51.2万余人次,技术示教近9万次,带徒8117人次;各受援单位共向支援单位派出人员培训进修、考察7552人次,挂职锻炼784人次。与此同时,支援单位接收受援单位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学科骨干医师进修学习。经协调争取,东部地区利用其本省指标共帮助贵州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710人次。


“黔医人才计划”是我省卫生健康系统历史上组织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周期最长、成效最大的一项培训计划,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管)医院为主体,帮助我省培训医务和管理人员,一期、二期共培训骨干530人。目前,受训人员学成后已开展339个新技术、新项目。


增强龙头医院辐射能力,图为青岛市立医药专家开展手术示教。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苏州市对口帮扶铜仁市,将苏州大学整合进入帮扶方阵中,为铜仁市人民医院、松桃自治县人民医院培养硕士研究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遵义市卫生健康局联合成立了上海市一·遵义医学人才培训学院,依托前者的优质资源,为遵义培养骨干医师,共有145名学员赴上海市进修。


与此同时,从2019年开始,我省大力实施“银龄计划”,积极协调支援单位引导退休高年资医师,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到我省受援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支医帮扶工作,缓解我省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矛盾。


需求导向 点面开花

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专科学科建设


各受援医院门诊患者人次数2019年较2015年增长29.59%,出院患者人次数增长36.36%,区域内门诊总收入增长73.66%,区域内住院总收入增长62.91%。


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全面推进专科和学科建设,全省受援医院核心数据变化向好、喜人。


2017年,我省率先在全国提出对口帮扶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工作模式,以综合医院“2+5”(“2”指重症医学、急诊急救科,“5”指5个当地疾病谱中发病率靠前的专科)、中医医院“2+3+N”(“2”指强化治未病科、中医康复科,“3”指自选3个专科,“N”指拓展急诊急救科、重症医学科等专科)、妇幼保健院妇幼专科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医院学科建设。


2020年10月底,全省99家综合医院、64家中医医院和21家妇幼保健院已全部完成重点专科建设并投入使用,涵盖心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儿科、血液透析科等70余个学科种类;在此基础上,各受援医院还积极拓展建设了麻醉、影像、检验等医技科室。


来自大连的医疗帮扶专家徒步深入农村送医送健康。


与此同时,支援医院助力我省多家市州级医院建立医学中心和质控中心,引领当地学科建设。自2017年以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口帮扶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先后建立起遵义市消化病临床医学中心、遵义市泌尿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并且每半年派遣一名专家接力帮助建设两大中心。苏州市大力帮扶铜仁市人民医院建设肿瘤中心。


2016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余振球教授担任贵医附院高血压科主任、贵州省高血压中心主任,大力推动全省高血压防治,各市(州)、县建立了高血压诊疗中心,乡镇和社区一级建立高血压防治中心,到2020年5月,贵州已完成高血压防治网络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


余振球教授引领的贵州省高血压防控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据统计,4年来,各支援医院帮扶、指导受援医院建设重点专科1878个,9个市(州)建成产前诊断分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县级临床医学中心总数达80个;开展科研合作项目57个,开展新技术、新业务3070项,填补了当地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重预防、并防治,全面增强公卫能力。东部60家疾控中心、血液中心、急救中心、卫生监督等公卫机构与我省45家相应机构建立帮扶关系,覆盖省、市、县三级,5年来共派驻援黔专家233名,接收人员培训进修、考察1441人次。中国疾控中心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别帮助省疾控中心筹建院士工作站和人才培训基地;安顺市紧急救援中心在青岛市紧急救援中心的帮助下,成为全球第255个、中国第12个通过绩优急救中心认证的中心;凯里市疾控中心获得帮扶后,2019年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玉祥

杨国军

编辑 张元斌

编审 陈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