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精品文摘 | 《大道黔行》| 列车穿过时代(节选)

白底.jpg

作者简介

彭芳蓉,女,1987年生,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贵州日报报刊社社会新闻部记者,著有《新黔边行》《新黔中行》,曾获贵州新闻奖、贵州文学奖等。


内容简介

本书系“新时代黔行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记录和书写新时代贵州的交通巨变。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地形地势严重制约着贵州的交通发展。交通受阻,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贵州蝶变,交通革命是前提。本书以纪实文学的方式进行故事化呈现,以贵州交通大发展为背景,以全省各县(区、市)交通建设参与者、交通建设受益者等不同的人物作为故事主角,取多维角度,全面展示贵州人以不屈的意志,突破千百年来的交通制约,抒写“天堑变通途”后,贵州在交通巨变之下迎来飞速发展的新生活。



图片1.jpg


列车穿过时代

  

六盘水市

 

从三线建设时期到今天,六盘水的故事都要从那一条条延伸至四方的铁轨说起。因此,我六盘水之行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寻找这里的铁路故事而来。

 

乘坐高铁从贵阳出发,1个多小时就能抵达目的地。接下来的时间,我听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讲述了他与铁路之间的故事,仿佛展开了一幅跌宕起伏、令人惊叹的历史画卷。

 

老人戴明盛是四川人,虽然已有80岁高龄,却口齿清晰,逻辑缜密,提起50多年前的经历,连一些微小的细节都能清楚记得。坐在戴明盛家窗边,他把一杯清茶推到我面前,将我带回到1966年的6月16日。

 

10节车厢串成一条长龙,喘着粗气从重庆出发,缓缓驶入高山林立的贵州山区,沿途经过大大小小不知多少个车站,每到一个站都会吐出一拨年轻人。22岁的戴明盛坐在卧铺,心中满是兴奋和忐忑,每到一个站点他总会望一望窗外,其他人的目的地都到了,那他的目的地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知过了多久,领队开始点名,戴明盛知道,自己终于到站了。


 1718073946132.png

(图片来源:kz摄影)


这是一个大站,站名是六枝。下车的那一瞬间,戴明盛的心凉了半截,恨不得调头就走。这里简直就是荒山野岭,周边荒无人烟,只有空荡荡的站房和延伸至远方的冰凉铁轨,不用深入体验也知道,这地方连生活都成问题。不过,想要逃离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戴明盛想起三线建设的热切号召,他终于还是留了下来。

 

没有宿舍、没有洗澡的地方,食堂也只是从车站中划分出的一块区域,就连那个站房都是“干打垒”(即用石头和石棉瓦堆砌而成)的临时石板房,这与当时的重庆大都市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条件极其艰苦,工作任务也 十分紧迫,上级要求当年7月1日就要通车,而此时只剩下不足半个月的时间,戴明盛等20多位年轻人已顾不上太多,在候车室打好地铺,便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建设。

 

车站是由成都铁路工程局建设的,而戴明盛这一批工人属管理局的人员,他在其中负责车辆调度工作。六枝站建成之初,周边没有任何可以采购物品 和食物的地方,物资供应车一个月来一次,每次见到那辆载满食物和日用品的火车停靠在站前,人们便蜂拥而上,肥皂、米、面、酱油……满载而归后又能维持一个月。站房里的生活枯燥无味,仅有同事的一台收音机可以解闷,每到夜晚,年轻人就围在这台小小的收音机旁,等待孤独的电波在夜空中传来外界的新闻和音乐。

 图片2.jpg

(图片来源:360图片)


7月1日通车后,每天只有一趟从昆明到贵阳的客车,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缓慢爬行,从六枝到贵阳都需要一个通宵才能抵达。六枝是矿区,但在三线建设之前并无工业,所有建筑材料只能从外界运输而来。通车一两年后,六枝站的人群终于渐渐多了起来,火车皮装满建筑材料和投身三线建设的人们在此停靠,这个曾经荒凉的地方终于有了生气,周边的农民将蔬菜带到车站周围售卖,站里的工人也得以改善了伙食。

 

在六枝站工作了几年,戴明盛被调往野马寨。那是一个货运站,7条铁轨排列成行,大批煤炭从这里发出,被运往全国各地。到了1975年,戴明盛又前往水城西站工作。水城的环境甚至比六枝更多了几分艰苦。水城地势更高,一年四季气温较低,蔬菜、粮食生长缓慢,当地人常年的主要食物都是烧洋芋。那时,很多地方尚未通电,戴明盛作为制动员只能每晚摸黑调车作业,安全问题全靠防护人员在信号灯前做引导手势,每天跳上跳下不知多少回,累得晚上只想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直到1989年,六盘水站建成后,戴明盛才强烈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那时,已有许多农村人开始去往外地打工,来贵州做买卖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而六盘水站是一个大站,不仅威宁、赫章等周边县的人们都会从这里出发,有时,连云南的乘客也会在这里乘车。米、面、粮、油等食品 不再是稀缺品,肉类、香烟等物品也一车车地运进六盘水,还有大批煤炭每天向外运输。

 

2004年,戴明盛退休,从小跟着他在铁路边奔跑的儿子戴礼玲,如今也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后来成为六盘水站的站长。

 

戴明盛将自己的青春和整个职业生涯都奉献于铁路建设,在20世纪60 年代至80年代中,他见证了六盘水铁路从无到有。在这段时期过后,贵州 铁路建设的推进速度逐渐放缓,但仍有一部分铁路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来了 又去,将足迹留在贵州交通历史上,直到2008年,贵州首条高速铁路——贵广高铁开始动工建设,时代才缓缓翻开了新的一页。

 下载.jpg

(图片来源:360图片)


早在2006年,贵州至广州的高速铁路就已在酝酿中。在贵州首条高速 铁路——贵广高铁即将进入尾声的2013年, 一条连接安顺西和六盘水的高速铁路也正式立项。这条高速铁路是组成贵州省快速城际铁路网的一部分,被命名为安六高速铁路。2014年年底,贵广高铁正式通车,安六高速铁路也即将进入动工阶段。

 

就如戴明盛当年从重庆来到六盘水一样,又一批铁路建设者在此聚集。在这万物高速运转的时代,组建一个高速铁路的运营单位,必然要选拔一批经验丰富的铁路建设者作为“拓荒人”。历经5年多艰苦卓绝的建设,2020年7月8日,六盘水终于迎来了安六铁路正式通车运营。六盘水的人们喜气洋洋、载歌载舞,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张开双手拥抱高铁时代的到来。

 

安六高铁开通之后,戴礼玲特意带着父亲戴明盛体验了一次新时代的速度。在宽敞明亮的候车厅刷身份证通过自助检票机走向站台,戴明盛难掩内心的激动,坐在疾驰的列车上,窗外林立的高楼、丰收的农田、繁茂的山林 飞速向后奔去,这画面仿佛穿过50多年光阴,与他初入六枝时漫长的等待和荒凉的景象重叠。



来源:《大道黔行》

作者:彭芳蓉

编辑:伍尚邱葛

二审:肖志岩

三审:祁定江


  • 【多彩贵州 文化瑰宝】水城农民画:《绣花个个是能手》

    【多彩贵州 文化瑰宝】水城农民画:《绣花个个是能手》

      《绣花个个是能手》表述的是民族妇女的传统技巧能力。苗族妇女都是挑花、刺绣、蜡染能手,作为传统的技艺,母亲等长辈在女孩子几岁时就要对她们言传身教本民族的相关技能,一辈传一辈,上千年一直传承至今,从未间断,所以民族妇女们个个都能在挑花、刺绣、蜡染方面做出精美的衣物饰品来。

    2024-07-26 13:24:55
  • 上半年贵州经济延续向好态势

    上半年贵州经济延续向好态势

      7月25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738.3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3%,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回升向好态势得到巩固。

    2024-07-26 13:23:38
  •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富矿精开”:深度推进产业变革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富矿精开”:深度推进产业变革

      从链上发力提升能级,目前,贵州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电池材料、磷及磷化工、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为主体的资源型产业,为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和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奠定了良好产业发展基础。

    2024-07-26 13:22:14
  • 【“关键一招”在基层】桐梓工业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关键一招”在基层】桐梓工业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位于贵州娄山关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的赤天化桐梓化工有限公司,这里正在上演一场“点煤成金”的转变,一块黑色煤炭经过“七十二变”后,面目一新。

    2024-07-26 13: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