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科技赋能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科技特派团赫章团为企业增色为产业添彩

5月22日至25日,赫章县兴发乡,贵州新乌蒙生态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乌蒙”)种羊场内,国家科技特派团赫章团长、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毕节试验站站长宋德荣带领团队将一张张白色的套毛从羊身上脱下来,进行一年一度的剪毛鉴定。


“白油汉个体占比提高了10%,弯曲度0.5cm以下的个体占比提高了5%,贵乾半细毛羊羊毛品质得到提升。该企业没有辜负专家们的悉心指导!”鉴定结果出炉,宋德荣感慨。


1_副本.jpg

国家科技特派团赫章团的专家在企业进行剪毛鉴定


宋德荣所说的贵乾半细毛羊,于2021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实现贵州畜禽品种国家审定“零”的突破,也是我国南方育成的第一个56-58支半细毛羊新品种,新乌蒙参与育成了该品种,并在近两年推广种羊300余只。


2022年3月,国家科技特派团赫章团召开帮扶启动会以来,绒毛用羊产业组就把新乌蒙作为科特派团的服务基地,从羊的同期发情、幼畜超排、胚胎移植,到品种的提纯复壮、选种选配,再到营养调控、疫病防控等,都凝聚着科特派团专家的心血。


2_副本.png

宋德荣(左一)带领导、嘉宾查看种羊


如今,新乌蒙成为贵乾半细毛羊、威宁绵羊两个品种的省级保种场,品种整齐度得到提升,生产性能获得选育进展。在国家科技特派团赫章团专家的帮助下,还申报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余件。2023年,新乌蒙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科技赋能,为企业增色为产业添彩。近两年来,在宋德荣的组织下,国家科技特派团赫章团进行了3次大型集中帮扶活动,每次都会聚了10余名国内专家学者,覆盖绒毛用羊、生猪、蛋鸡、中药材、蓝莓5个产业,收集产业发展技术问题61个,解决了40个,帮助企业制订团标5个,发布主推技术4个,逐渐为产业发展“扫雷”。


2023年,赫章团16位专家,累计进行技术服务452天,服务经营主体64个;线上线下技术培训18场次,培训2020人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6个;驻点服务覆盖乡镇14个,带动当地科技服务覆盖行政村30个。为当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3_副本.png

国家科技特派团赫章团开展集中帮扶工作座谈会


“为促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还把选育多胎新品系和专门化肉用新品系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负责核心群建设和杂交试验。”宋德荣介绍,通过强强联合,由国家科技特派团威宁团绒毛用羊产业组组长、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胚胎工程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侯健团队提供羊快繁新技术的支撑,目前服务指导企业获得了5个育种材料,技术瓶颈攻关取得新进展,其中多胎新品系产羔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加速了多胎半细毛羊的培育。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借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赫章团已培养帮带本土人才、致富能手100人。同时,为进一步培养一支留得下来的技术队伍,毕节市委组织部还在新乌蒙挂牌成立了毕节市骨干培育工程侯健工作室。


4_副本.png

宋德荣(左三)带领团队成员进行技术服务


今年5月中旬,侯健工作室在新乌蒙开展第三期幼畜超排、胚胎移植和胚胎冷冻保种的理论和实操培训。试验超排1月龄羔羊4只,按照超排程序肌肉注射FSH和PMSG后,通过手术进行活体采卵、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和体外受精,获得优质胚胎120枚,将部分胚胎移植到22只贵乾半细毛羊受体母羊体内。


来自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毕节半细毛羊综合试验站、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市农科院、威宁和赫章两县农业农村局下属单位的15名学员参加这次培训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5_副本.png

学员在侯建工作室进行实操培训


“就人才培养而言,这种集理论和实操于一体的培训,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模式,不少学员在侯健工作室的精心培养下,都能做手术了,收获满满;在产业帮扶方面,胚胎冷冻保种、幼畜超排、胚胎移植等新技术引进示范,对助推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宋德荣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编辑 罗秋红

二审 袁航

三审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