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贵州影像故事㉑ | 执着


欢迎您点击收听贵州影像故事


一块木头、一把刀,坐在有400多年历史的木结构四合院屋檐下,徐冠华巧妙的手变换角度发力雕刻,赋予木头新的生命。

 

前来湄潭县永兴古镇游览的人,都会被这一幕吸引停驻。但徐冠华不为所动,仍埋头专注于案板上的作品,一如他对木雕的执着。

 

在徐冠华身后的木屋子里,陈列着砚台、笔筒、木制花瓶、茶壶等精美木雕,既保留了木头天然的纹路,又展现出精心加工的细节,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沉醉于木质散发出来的清香中,渐渐感受极具东方之美的韵味,更是为古镇增添了传统文化之美。


1.古镇游人往来,徐冠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专注雕刻 何发扬 摄.jpg古镇游人往来,徐冠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专注雕刻。何发扬 摄


和周云的交流,让徐冠华打开新思路,做起了竹编灯笼。


永兴古镇叶子烟巷引入了多种业态。


“樟木、柏杨、杉木、柏香,是当地比较适合雕刻的几种木材,木头不硬不软适中。”徐冠华一边摆弄手边的木头,一边介绍,柏杨适宜雕窗花,也较多用于桌椅板凳雕花。

 

今年刚到知命之年的徐冠华,在21岁时就学会了木雕这种民间工艺。1995年,他在路边偶遇一位老人刻木根雕,立马停住了脚步。普通的一个树根,在老人手上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造型,这令他深深着迷。那一刻,在广东的工厂里拧了几年螺丝的徐冠华觉得,找到了人生方向。

 

于是,他搬起小板凳,在路边风吹日晒,跟着老师傅学手艺。挑选木材、构思造型、握刀雕刻、烘干、打磨修光……他干得很起劲。老师傅说,他是吃这碗饭的。

 

徐冠华也觉得自己是有天赋的。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他就喜欢写写画画,只是可能走的路不够长,一直没有机会碰到一下子直击灵魂的东西。初中毕业后,摆在他面前的路,只有通往出省务工这一条。


木屋里展示的荷花木雕,是徐冠华的代表作品。


徐冠华在上色。


木雕店里陈列着徐冠华很多精美木雕。


学有所成后,徐冠华开始接活了。根据客户提供的材料,选择合适的题材进行加工。然而,没能坚持太长时间。

 

“木雕只能说是一个爱好,成为不了养家的收入来源。”徐冠华说,那时刚结婚的他,身上挑起了更重的担子,只得重操旧业外出打工。这一次,他到成都一家鞋厂做设计,工资最高时一个月有一万多元。

 

日子一天天在生产流水线上过去,徐冠华心底关于木雕的小火苗仍未熄灭,但生活的重压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2008年,木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喜欢上木雕,徐冠华也等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存下了一笔钱,家里的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都需要他回到家乡陪在身边。

 

2010年,归来的徐冠华为自己取了“一木”的艺名,在湄潭县城边上的月亮坝这个地方,寻得一栋木房,开了“一木坊”。两年后,他又在云贵山这座山上,打造起了他的艺术殿堂——“一木山居”。

 

去年,周云来到永兴古镇,精心打造了叶子烟巷的业态。


周云从小爱好传统文化,书法练习了很多年。


周云在永兴古镇开了一间老茶馆,希望能让人们回到以往的旧时光。


“当时主要做茶盆、茶台、工艺品等,一年下来收入有几万块钱。”徐冠华说,手艺人大都很清贫,指望靠这个赚钱是比较难的。

 

周云对这种现状颇有感触,“我关注到,很多手艺人没有出路,东西不太实用,不受市场欢迎。但他们又很执着,有的甚至养不了家也还在坚持自己的梦想。”

 

爱好传统文化的周云,致力于抢救和保护传统手艺,一边为手艺留下影像资料和口述资料,一边不断提供想法,帮助手艺人把传统手艺和市场相结合。作为一名“80”后,他在业内逐渐小有名气,并成为了湄潭县民间艺术协会主席。

 

2020年,经人介绍,徐冠华和周云相识。如今摆在木雕店门前的牌匾,就是他们交往的智慧结晶的见证。

 

原来,在周云的牵线下,徐冠华和一位会书法的朋友合作,在木门上写字,然后雕刻字形,图上色彩,做成门匾。这种形式的门匾得到很多商户的喜欢,做工也较为简单。这是之前的徐冠华没有想到的。


周云是一名杂家,有很多兴趣爱好。


周云为徐冠华的创作提供了很多受市场喜欢的想法。


活跃的艺术家和执着的手艺人,未来定能创造出更多精彩作品。


去年5月,在周云的带领下,徐冠华也入驻永兴古镇,在绣花巷运营木雕、灯笼店铺。一开始,徐冠华是有些犹豫的,“那时候古镇才开始打造,没有几个人。”周云给他分析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定能带来很多关注度,帮助传统手艺人增加曝光,“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徐冠华听进去了,也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在古香古色的巷子里,木头落到雕塑家手中,成了一件件惟妙惟肖的艺术品。精雕细琢的造型,让游客无不惊叹于木雕的魅力。

 

执着的手艺人与前卫的艺术家之间,还在不断擦出更多火花。周云把竹编、花烛、蜡染等传统手工艺品也引入永兴古镇,绣花巷里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气息。

 

“我最近推荐他雕刻木质茶折、茶针、茶垫、茶桶等小而精致的茶具,湄潭有深厚的茶文化、茶产业蓬勃发展,应该完善产业链。”周云似乎有出不完的点子。

 

通过和周云的交流,徐冠华对传统手艺的发展和保护有了更多思考,“现在大家的艺术水平越来越高,只有那些雕刻题材符合人们审美,雕刻的层次分明、整体协调的木雕工艺品,才能算得上收藏的典范。”

 

一刀一刀雕刻,一点一点修正,刀木之上,思想在碰撞,正创造出无限可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范朝权、尹长东、刘斌

文字/胡晓梅

图片、视频/通讯员 文孝波

配音、制作/黄昕蕊、陈赫鲁

编辑 郭芳霞

二审 陈朝晖

三审 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