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山东80后小伙深居贵州大山14年,只为让山村孩子有根有光有远方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jpg


德卓镇是赫章县最远的乡镇,炉元村是德卓镇最远的村庄。

 

炉元村炉元小学是赫章县最远的学校,距离县城150公里。梁明明就在这里担任老师,而他的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山东省荣成市,今年已是他到德卓镇的第十四年,在炉元小学的第十年。

 

“我的青春在这里,我的工作在这里,我的学生在这里,我的家人在这里。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我的一切奉献在这里。”操场上传来学生玩耍的欢快声,梁明明略微提高音量,眼神笃定。

 

“我连赫章都没来过,没想到会这么偏远”

 

梁明明的家乡在山东半岛的最东端——荣成市滕家镇康家村。梁明明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

 

高中毕业后,第一次离开三面环海的家乡,到林城贵阳求学深造,在贵阳学院英语专业学习。

 

2010年,经过特岗教师招聘,考到赫章县德卓镇工作。

 

IMG_6997.JPG

梁明明在上课


梁明明带着新奇与期待,背着行囊一路坐车、转车,当客车从赫章县城出发,路上布满的“炮弹坑”让车子一路颠簸,客车连续爆胎,到达到德卓镇时,第四个轮胎也没有撑住。

 

“爆了四个轮胎,走了八个小时才到。”回忆起初到德卓镇时的场景,梁明明至今记忆深刻。“我连赫章都没来过,没想到会这么偏远”

 

经过选岗,梁明明到德卓镇甘河小学工作。

 

破败的教室,泥巴的操场,五六十名学生挤在狭小的教室,窗户用塑料薄膜糊上,中间破了的几个大洞袭来刺骨的寒风,甘河小学的样子让梁明明打起了退堂鼓:“这就是我要工作的地方吗?”

 

DSC07126.JPG

炉元小学学生在玩耍


“同学们回家也要写作业哦,星期一老师要检查。”星期五放学的铃声响起,学生背起书包离开校园,校园瞬间变得宁静,梁明明行走在偌大的校园,孤独的身影被月光拉得老长。

 

孤独,难以应对的孤独。

 

初来乍到的梁明明感到焦虑与不安,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回家还是留守?放弃还是坚持?

 

拿不准主意时,梁明明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妈,这里太难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坚持。”

 

“既然选择就要慎重,条件再苦也要坚持,因为你能帮助到可爱的学生们啊。”电话那头迟疑了片刻,母亲温柔的声音传来,一番话却让梁明明的想法发生了转变。

 

IMG_7053.JPG

批改作业的梁明明


“留下来,留下来帮助这里的孩子。”梁明明的内心坚定,工作日专心教学,与学生打成一片;周末时用心生活,与鸟虫鱼蛙为伴,梁明明逐渐习惯山村小学的生活,这个山村小学逐渐让他有了归属感。

 

在鸡鸣犬吠中醒来,煮一碗挂面,再点缀村民送来的几片青菜与腊肉,用力嗦上一大口,满满的贵州深山里的味道。

 

梁明明已经爱上了这里。

 

“到炉元小学是我主动申请的,那里更需要我”

 

5月19日,星期日,天气晴。

 

傍晚,梁明明从德卓镇出发,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山腰的公路上,伴随山脚下的潺潺溪流,一个小时后,达到炉元村炉元小学。

 

十年来,一辆摩托车陪他赏过早晨的朝霞与傍晚的夕阳,也陪伴了一个个走出大山学子的求学时光。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4年,梁明明在甘河小学的第4个年头。“炉元小学缺老师”的消息在全镇教育系统中流传。

 

DSC07164.JPG

炉元小学的学生


“我自愿到炉元小学任教,请组织批准。”梁明明用一封申请书给予回应。四年的时间,甘河小学越来越好的时候,梁明明选择去更偏远艰苦的炉元小学,开启另一段任教生涯。

 

“为什么要去呢?炉元是全县最远的,别人躲还来不及。”有同事关切地问。

 

“我主动申请的,那里更需要我。我一个外地人反正待在哪里都一样。”梁明明淡淡地答。

 

用砖块搭的凳子,用塑料封上窗户,一切景象都表明,四年的时间过去,炉元小学还是曾经甘河小学的模样。


既来之,则安之。梁明明把自己“安置”在炉元小学,他扎根深山、坚守讲台,用自己的专业和知识为学生授业解惑,更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DSC07178.JPG

梁明明在听学生背书


炉元村位于两省三县处,大量村民长期在外务工,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渐渐地,梁明明把自己磨炼成能教书、能做饭、能理发、能治病的“全能型”教师,用关爱陪伴乡村孩子成长。

 

“王磊,头发又长了,中午我给你理一下。”一张凳子,一把剪刀,一块毛巾共同组成一个简易的理发台。“这里离乡镇太远了,大多的是我给他们理发。”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十年来,梁明明陪伴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成长,那个28岁的年轻小伙在这里改变了相貌、改变了乡音,不变的是对学生用心用情的呵护,对教育工作饱含的初心与使命。

 

IMG_7010.JPG

老师在检查学生作业


5月20日,星期一,天气晴。

 

早晨,炉元小学迎来了一张又一张充满朝气的面庞,梁明明照常守在学校门口,走进一个学生点一个名。

 

“饶永佳、饶梦瑶、文思瑶、邓德睿……全部到齐,准备上课。”

 

“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我自愿放弃进城的机会”

 

大山,一座又一座的大山。

 

炉元小学的学生生在大山、长在大山,大部分没有到过赫章县城,去得最远的地方是德卓镇。

 

沿海长大的梁明明在德卓镇结了婚、生了子,把家安在了大山。“我也不是没想过离开炉元,几年前就差点走了。”梁明明的记忆拉回到六年前被抽调到德卓二小任课时的场景。

 

2018年,德卓镇出于梁明明家庭的原因,将他调到德卓第二小学任教,让他能更好地照顾刚出生的孩子。

 

微信图片_20240524160907.jpg

炉元小学学生群像


上课一个星期后,炉元小学的几十名学生穿过山路、越过河谷,步行三个小时,走到德卓镇街上时,被教管中心工作人员认出来,急切拨通梁明明的电话:“梁老师快过来,你的学生追起来了。”

 

梁明明放下粉笔,急匆匆地赶过去。

 

“二十多名学生怕被大人看见,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小路,额头全是汗水,手被荆棘刺破了,衣服也被刮烂了,眼里噙着泪水,眼巴巴地看着我。”赶到现场后,梁明明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老师,我们来接你回去。”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走,我们回去。”梁明明鼻子一酸,立刻向德卓镇教管中心反映,当天就收拾行李返回到炉元小学。

 

为了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妻子一直劝说他考调到赫章县城。2020年8月,梁明明参加全县乡镇教师考调考试,获得全县笔试成绩第一的成绩。

 

微信图片_20240524160110.jpg

炉元小学学生群像


等待面试时,梁明明的电话一次又一次地响起:“梁老师不要走啊,你走了孩子们就无法了。”“梁老师,为了孩子们请你留下来。”

 

打电话的是炉元小学的学生家长李育航,当他们听到梁明明即将考到县城时,争相拨打他的电话。那段时间,梁明明一共接了三十多个家长电话,有的甚至叩开了他家房门,真切地劝他留下。

 

在家长的劝说下,梁明明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放弃面试。

 

“老婆,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是我自愿放弃进城的机会,希望你能理解我。”下定决定后,梁明明愧疚地对妻子说。

 

“让大山孩子的实现梦想,我愿意奉献全部”

 

2个年级1个幼儿园,4名老师59名学生,炉元小学用专业的术语只能叫“教学点”。

 

随着实行集中规模办学的时代浪潮,当地逐步撤并小规模校点,与寄宿制学校的兴起,炉元小学的学生逐渐减少,从刚到学校时的一所“完全小学”,180多名学生,逐步减少到34名一二年级学生、25名幼儿园学生。

 

尽管学生少了,梁明明的工作热情没有丝毫减退。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我就要站在讲台上,上好每一节课。”

 

IMG_7086.JPG

在吃饭时梁明明也时刻关注操场上的学生


他与另外三名老师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学期预定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经过共同努力,两个年级的语文和数学平均分皆为全镇第一,其中一年级数学平均分达到92.45分,两名学生考到了满分。更令人欣喜的是,在2022年至2023年学校期末质量检测获得同级同类(强基类)全县第一名。


“我刚到炉元小学的时候,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只有11分。”十年间,梁明明把学生成绩提高了好几番,让更多的孩子心中有根、眼里有光,梦想有远方。

 

2021年9月,大连民族大学迎来了大一新生,张发刚自信地走进校园,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满含憧憬。

 

IMG_7099.JPG

梁明明为学生理发


“梁老师,我们的学校很大很漂亮,你当时说的都是真的。”走进寝室,放下行李,张发刚激动地打通了梁明明的电话。

 

张发刚是梁明明在炉元小学的学生,在他的谆谆引导下,从小学习刻苦,通过努力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点亮学生梦想,托举民族未来。

 

文雨秀是梁明明来炉元小学时的第一届学生,学习成绩并不优异的她,在心里种下了当医生的梦想。梁明明常常鼓励她大胆追梦,努力学习,一个学期后学习成绩大大提高,最终一步步迈入了大学的校园,考上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梦想照进了现实。

 

“让大山的孩子实现梦想,我愿意奉献全部。”梁明明的话语坚定。

 

IMG_7113.JPG

正在跳绳的学生


今年年初,回到山东老家过年的梁明明身体突然感到不适,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肺脓肿,医生建议休息一个月。当时正值开学,一个星期后,梁明明买好了返程的票,回到了炉元小学的讲台。

 

走进教室,梁明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大的字:梦想。

 

“同学们,你们知道梦想是什么吗?”

 

“梦想就是理想。”“梦想是长大后做的事。”……

 

IMG_7122.JPG

梁明明与学生在一起


“你们有什么梦想呢?”

 

“我要做军人。”“我要当医生。”“我要像老师一样。”……

 

教室里,一问一答。梁明明看着讲台下稚嫩的面庞,心里感到幸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星

编辑 周恩宇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