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夜问|网购“千层套路”,哪些最常见?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640.jpg

微信图片_20240524154543.png


  网购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比凑满减更难的是识别一些商家的“千层套路”:同样的商品,“升级版”比“常规版”贵5块钱,买回来发现两个版本一模一样;衣服版型和模特图毫不相关,放大图片发现模特图是AI做的……今天,话题#我以为没有网购套路能骗到我了#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截图20240524154700.png


  问题:网购时商家有哪些常见的套路?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AI答:


  商家在网购平台上可能会采用多种方法来吸引消费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套路:


  陷阱一:先涨后降

  某些电商平台的部分商品在促销前先涨价,促销当天降价,促销活动名不符实。消费者要关注平时的价格动态,看看是否真的实惠。


  陷阱二:虚假促销

  商家可能会使用虚假的促销信息来吸引消费者,如“限时抢购”“秒杀价”等,但实际上这些价格并不真实或者只有极少数人能享受到。


  陷阱三:虚假订单

  许多商家在背后操作或雇佣网络刷单,这会给消费者造成这款商品是爆款、谁抢到谁幸运的印象,引发跟风下单购买。


  陷阱四:夸大宣传

  商家可能会夸大商品的性能、功效、质量等,或者使用模糊的表述来误导消费者。例如,商品有美某白、长某高的效果,或者宣传商品具有“神奇功效”“100%满意”等。


  陷阱五:不退定金

  商家将价格很高的商品以先交定金后出售的方式展现出来,消费者觉得定金数目较小,于是纷纷交纳定金。销售当天,消费者交纳定金的商品瞬间就被“抢购”一空,不管能否购买到商品,定金概不返还。


  陷阱六:满额返利

  商家打出本店购满返利的噱头诱导消费,比如满五百返二百。消费者累计消费达到五百返利要求时,商家却告知返还金额只能用于购买本店商品。


  陷阱七:捆绑销售

  商家可能会将多个商品捆绑在一起销售,让消费者觉得购买套餐更划算,但实际上这些商品可能并不都是消费者需要的。


  消费者在进行网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理性消费,多渠道、多平台、多种方式比较商品,不要盲目轻信商家或者推销主播的低价宣传,更加注重商品的质量。


  2.选择正规有售后服务保障的平台,选择证照齐全、评价良好、信誉高的商家。


  3.下单前详细了解商品的信息,保存好购物凭证、购买交流记录,不要私下脱离平台与商家交易。


  4.时刻关注商品的物流信息,在商家不发货或者拒绝发货时,保存订单积极维权。


  5.先验货再收货,一定要先开箱验货再点击“确认收货”,不要在未收货前点击“确认收货”,以免遭遇“虚假发货”。


  在网购的路上,消费者们需要保持警惕。同时,商家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共同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安全的购物环境。


  (部分文字及图片由AI生成)


统筹 晏海艳

编辑 刘诗雅 吴一凡

二审 胡锐

三审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