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多彩新论】水城农民画,画出乡村“乌托邦”

微信图片_20220426173908.jpg


画上月亮,画上门窗;画上绿岭青坡,画上灶炉柴火;画上能触到的彩虹,画上会闪烁的星空;画上弯曲却平坦的小路,画上四季都不愁的粮食……近日,走进陡箐镇陡箐村猴儿关村民组,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各式各样的农民画,绘遍了村子的各个角落,诉说着村子的历史,描绘着村民们的幸福生活。


水城农民画,起源于1983年,以其自由、夸张、色彩艳丽的艺术形式和大胆、泼辣的艺术手法,成为集蜡染、刺绣、挑花、剪纸等民间艺术为一体的画种。


青山远黛,红砖绿瓦,溪水潺潺,炊烟袅袅……千百年来,乡村之美曾引发无数人的遐想和咏叹。长期以来,农民用文艺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的能力普遍较弱。而水城农民画,为农民提供了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便捷手段,他们“喜欢什么画什么,怎样好看怎样画。”因此,水城农民画尽管没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淡然飘逸,也没有西洋画的流光溢彩,但却是农民对美满和谐、诸事顺遂的向往和追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是唤醒农民的文化自觉。作为为数不多的扎根于乡村且在当下仍比较活跃的大众艺术,水城农民画既是宝贵的乡村美育资源,也是激活乡村美育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水城区将农民画教学引入校园,激发学生对农民画的兴趣与爱好,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农民画”进校园,不仅能引领孩子们走进艺术的世界,让孩子们领略到乡土艺术的魅力,更能培养了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文化的发展来自人类自身的某种深刻需要,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将这种推动力称为“文化的迫力”。换言之,人的需要才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从创作、展览到销售、推广,农民画在水城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农民画家通过创作和销售画作,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从事农民画产品经营的市场主体也开始涌现,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小小的农民画逐渐成为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产业,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作为传统农耕生活及其记忆的艺术表达,水城农民画已经成为乡愁的重要载体。造型质朴、手法稚拙、风格烂漫的农民画,表现的大都是乡村慢生活,为现代人营造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艺术空间,构筑出美与和谐的“乌托邦”,成为很多人珍惜与回味的精神依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尚宇杰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