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对话乡村工匠大师|刺绣中的油画,来看满绣的立体与优雅



5月9日,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期间,来自黑龙江省的国家级乡村工匠孙艳玲带着她的满绣走进了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活动。


“这种刺绣越远越漂亮,满族的刺绣与其他的刺绣不同,被称为刺绣中的油画,更富立体感,更大气。这幅作品是中国雪乡,我们采用了东北的柞蚕丝进行了层层叠加,这样一幅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完成,越看会越漂亮。”孙艳玲说道。


作为非遗文化的第四代传人,孙艳玲6岁就开始接触刺绣,她告诉记者:“我们把绣娘的作品商业化,像这样一幅雪乡作品售价是6000元。乡村绣娘大部分只会绣,不会销售,作品也欠缺设计,其实要想走市场化,第一是价格,第二是设计理念,第三就是紧跟国潮,所以我们会把绣娘集结起来,我有1000多个徒弟,他们专门来做一些衍生品,充满国潮的,充满设计理念的。”


微信图片_20240509220528.jpg


孙艳玲拿起手边的胸针一一介绍:“这个胸针是会动的,可以任意折成你要的形状。这一枚鸟儿站在枝头上,在我们中国寓意喜上眉梢,这枚鹦鹉的呢,又名英明神武,另一枚银杏叶代表着和平。”


2014年满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孙艳玲的众多满绣作品中,以渤海靺鞨绣为主,将传统渤海靺鞨绣的“鸡爪针”改良为“三角针”,使得刺绣作品更加细致、色彩更加鲜艳、景色更加逼真,通过针线的层层叠加,呈现山水能分远近,人物更具立体的效果。


为传承非遗文化,带动更多人学习该技艺,孙艳玲还在牡丹江市开办起渤海靺鞨绣博物馆、职业学校,迄今培训10余万人次,其在牡丹江市创办的公司创造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


在孙艳玲看来,一个技艺要发扬光大,要做成产业绝不能单打独斗,她说:“一个绣娘一天能做多少啊,只有集群,结合起来才能把这门技艺和产业做大做强。我从事刺绣30多年了,现在在黑龙江有30所大师工坊,还有门店和博物馆,也把产业扩展到了北京和深圳,打造一个产业集群,创造了几千个就业岗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

编辑 刘绍波

二审 刘悦

三审 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