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新征程·博士“声”】令狐昌鸿:虚心求学 严谨治学

编者按


青年博士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是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近年来,贵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批批黔籍博士生和博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在自己岗位主动作为,做出新业绩;在研究领域积极创新,做出新成果;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投身建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奋进正当时,筑梦新征程。天眼新闻北京运营中心特邀在京黔籍博士及博士生,讲述求学治学、干事创业的心得,分享突破难关、迎难而上的故事,展现贵州青年人才立学为民、治学报国,勇于开拓、拼搏作为的昂扬风貌。


WechatIMG2414.png


自出生以来,经一年启蒙、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我在家乡贵州19年的哺育下逐渐成长,开始了他乡求学之路。


从在浙江大学攻读本硕,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直至现在成为一名青年学者,一晃又是十载,回想从求学到治学之路,无比感慨。


我幼年精怪,少年开悟,青年奋发,一路上有亲人支持,朋友陪伴,师长指点,成长至今,何其幸哉!


幼年时期,我在哥哥姐姐的带动下熟悉古诗词、提前学习高年级课本,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初中时期,我离开父母进入寄宿制学校,少了家里的束缚,玩心变大,成绩大幅退步。在校长与老师多次找我谈话后,我痛定思痛,收起贪玩之心,与好友相互勉励,终于在期末进入前列,并在中考时成为桐梓县中考状元。之后到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与身边拼搏奋斗的好友相互追赶,倒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立”了。


进入大学之后,遇到优秀的学长学姐,给了我诸多建议,让我提前考虑和规划自己未来;也有幸得到恩师引路,让我坚定治学道路,并一路坚定前行。


王高峰教授是我科研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非常有耐心,大二时期,我加入他的实验室成为实习生,研究发动机点火。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我从零搭建实验室,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砺,手上的各项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在大三结束的时候发表了一篇EI论文,申请了一项专利,从此开启科研之路。


图片1.png

令狐昌鸿在实验室进行实验


硕士时期,我结识了第二位恩师宋吉舟教授,研究柔性电子和异质异构集成。宋老师对我给予了无限的耐心和信任,让我独立承担一个研究方向,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科研能力。我在宋老师的支持下多次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开拓眼界,并带领本科生开展研究,发表了15篇论文,申请了9项发明专利,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行则远还需不忘来时路,期间,我两次回到贵州进行暑期支教,并回老家参与了脱贫攻坚的工作,为家乡发展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图片2.png 

令狐昌鸿参与桐梓县西城小学支教


硕士结束后,我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拜入固体力学家、七院院士高华健教授和南洋理工校长讲席教授、前副校长夏焜(K. Jimmy Hsia)教授门下。两位恩师风格迥异:高老师非常严肃,夏老师非常和蔼;同时他们也很相似:都一丝不苟,严谨细致,有大师风范和科学精神。在他们的指导和鼓励下,我的研究内容不断加深,研究成果也顺利在顶级期刊上发表,博士毕业之后继续在做博士后研究员,更是在两位导师的支持下建立了研究团队。


图片3.png

博士毕业与夏焜(左一)高华建(右一)两位教授合影


回想一路走来,求学与治学之路,蒙亲友与前辈关照与指导,于千里迢迢追梦路上,温暖包裹繁星照耀;承数家之长而避因循守旧之短,打开全新的学科视角,治学愈严特色愈显;更晓家国之大义,立学为民、治学报国,未来将以研究成果奉献祖国、奉献家乡。


本期人物由遵义博士联合会推荐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美伊

编辑 龙海若

二审 王小婷

三审 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