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百里杜鹃:工匠精神耀山村

在百里杜鹃管理区大水乡高潮村,有一个木材家具厂。相对简陋的厂房内,熊培孝和妻子杨凤辛勤劳作已有11年,加工的产品走俏市场。


“这张是桃木做的,这张是杉木做的……”走进家具厂,书桌、茶几、椅子、床铺等做工精美的家具摆放了好几间屋子,熊培孝逐样给记者介绍其做工,“这些都是人家订制的,我这几天还忙着赶制订单。”


9U4A4750.JPG


门口的屋檐下整齐摆放着大小各异的木板,熊培孝选了几块,扛着进了加工房。认真绘好图纸后,他根据尺寸锯掉木料边角,开始了一系列加工程序。太师椅的做工较为复杂,他和妻子一忙就是一天。


“做家具要卖得好,不但要有技术,还需要懂设计理念。”熊培孝说,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他16岁便远赴江苏务工,在大型家具公司一干就是12年,才学会了这门手艺。


9U4A4768.JPG


2013年,看到家中父母逐渐老去,孩子也长大需要上学,熊培孝和妻子便决定返回家乡生活。携一技之长返乡,夫妻俩在高潮村创办了这个家具厂。在维持一家人生活开销的同时,熊培孝还收愿意前来学习的农村青年为徒,把自身所学倾囊相授。11年来,他先后带了8个徒弟,有5人已经出师并在外面大公司找到了报酬不菲的工作。


“他们学到了手艺,就应该去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价值。”谈起为什么不留徒弟们在身边,熊培孝坦言自己的公司规模较小,用不了那么多人,“再说外面的待遇要好一点,教他们手艺就是为了让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


9U4A4686.JPG


熊培孝和妻子是在江苏打工时认识的,两人都是从事家具行业,因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走到一起。返乡创业后,杨凤一直陪着熊培孝一起制造家具。室内的木料加工经常木屑横飞,还要与油漆打交道,对身体有一定影响,长期的工作让杨凤对木屑越来越过敏。“在磨砂、刻图案、抛光等细活方面,她比我还强,只是这些年她身体不好,有些活我尽量不让她做。”说起妻子,熊培孝倍感心疼。


“只要一家人好好生活,辛苦点没关系。这个手工艺本来就需要长期坚持,我们在自己发展产业的同时能带动有需要的人学习,也是很有意义的。”对夫妻俩一直的坚守,杨凤觉得很值得。


9U4A4763.JPG


11年来,他们的家具厂扎根山村稳步发展,夫妻俩的技艺也愈发精湛,生产的家具远近闻名,很受顾客青睐。如今产品畅销毕节各县区和贵阳等地,每年盈利20万元左右。此外,还带动当地5名工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


“工艺需要传承和创新,我自己也一直在不断学习研究,争取做出更精美的家具。”熊培孝说,他还准备在设计理念、技术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自己。有机会的话,他还会收徒弟,把这份手艺传给更多人。


9U4A4734.JPG


如今在百里杜鹃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熊培孝的家具厂获得“工匠场”授牌,并得到一定政策资金支持。“我们在辖区内大力发掘这类工匠型人才,并支持他们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活力。”百里杜鹃工会副主任王家英表示。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发展需要工匠精神。近年来,百里杜鹃积极倡导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们弘扬工匠精神,持之以恒推动乡村各项产业发展,涌现了一批土法酿酒、茶叶加工、家具制造等领域的行家里手。“我们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支持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让团结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文明之花在广袤乡村盛开。”百里杜鹃管理区党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李连永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编辑 夏民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