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广聚天下英才 汇聚黔进动能|教育人才引领:绽放桃李 培育栋梁

1714180066100945.jpg


微信图片_20240427112002.jpg


教育是百年大计、国之大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一批有学识、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一批在科技和育人领域卓有建树的教育家、科学家,心怀教育家精神,兢兢业业教书育人。近年来,贵州积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围绕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建好建优教育人才队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3月13日,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贵州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宋润江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博士生韦春乐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十大植物病毒病害之一的马铃薯Y病毒在宿主细胞间的移动从而实现对病毒侵染的抑制原理,可为茄科、豆科和藜科等农作物病毒病害的防治研制有效药剂。


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教师团队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搭建的基于国家级重点学科、教学团队和实验教学中心的“三融合”教学平台,构建起“本硕博贯通、农生化一体、多学科交叉、产教研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了教学和科研互相融合促进。


自2017年教育部启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以来,贵州高校先后有8个教师团队入选。他们扎根贵州、面向西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以黄大年为榜样,坚持人才价值引领和创新能力培养并重,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教师团队负责人周忠发说。


微信图片_20240427112507.jpg

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教师团队成员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实验室开展科研教育。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教师团队供图)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命脉”。近年来,贵州大学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2021年以来,该校引培国家级人才51人,领军型高端人才占全省高校60%以上。该校还以现有8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2个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共同构建引才“强磁场”,聘用任命新引进的国家级人才担任二级单位负责人,让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在学校发展建设中当“主角”、挑“大梁”。


今年4月,贵州师范大学再次向全球人才发出邀请,承诺将搭建一流的科研平台、提供一流的人才服务和给予一流的人才待遇,并为人才提供“一人一议一策”的个性化引才措施。“人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贵州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在机制创新、制度建设、服务保障等方面不断发力,为人才创造“好环境”,全力打造引才聚才新高地。


贴心服务才能赢得人才的暖心发展。贵州财经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结合学校“12+1+N”学科战略布局,以着力打造B级学科目标为导向,制定“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从提升人才集聚水平、打造人才发展平台、构建人才开发格局、做大做强产业人才地标、完善人才涵养“蓄水池”等方面科学布局学校人才工作新体系。


贵州师范学院是教育部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基地、贵州省乡村教师“特岗计划”人才主要输出基地和“国培计划”主要实施单位,深耕基础教育多年,累计为贵州基础教育培养和培训了20余万名师资,占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三分之一,培育孵化省级名师工作室180个、名校长工作室200个,培养造就了一批引领贵州基础教育发展的名师名校长、管理干部和教育专家。


今年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全国职业教育领域最高荣誉——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获得者吉文林在贵州农业职业学院担任顾问的第6个年头。深耕职业教育领域45年,退休后为何选择贵州再就业?吉文林表示,贵州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护让人动容,来到贵州后,不仅在资金、资源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在生活上也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他在贵州干事创业没有后顾之忧。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深入实施“思想铸魂”“业务提质”“管理增效”三项行动,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将倾力做好做优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引育用留服评”人才工作体系,有效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登成

编辑 张凌

二审 袁航

三审 岳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