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第十二届贵州人博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大学是抓好地区人才工作的“牛鼻子”

“做好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人才工作,大学是抓工作的‘牛鼻子’。”4月27日,在第十二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在发表主旨演讲时介绍,为做好大学人才工作,上海交通大学探索出了做好人才口碑“三板斧”。


微信图片_20240427110021.jpg



丁奎岭表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国激烈竞争的本质,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大学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交汇点,正是人才涌现的源头、汇聚的依托。“因此我认为,做好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人才工作,大学是抓工作的‘牛鼻子’。”


“跨越三个世纪的上海交大,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丁奎岭从大学的人才工作出发,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做好人才口碑“三板斧”经验。


“第一,为顶尖人才搭建‘校长直通车’。”丁奎岭认为,顶尖人才是极其稀缺的资源,抢抓顶尖人才可以说是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一招。上海交大在“院为主体”人才引进授权的基础上,组建由校长牵头、领域专家支撑的人才引育工作小组,为顶尖人才的识别与引进设立特殊通道。


“这种方式核心是精准,关键是快速,重点是灵活,因此,在建立这种机制的同时,还要做好人才的‘预习’工作,对顶尖人才‘心中有数’,主动和他们建立联系,多交流、多了解他们的动向,多积累双方的信任与感情,为日后的引进打下坚实的基础。”丁奎岭说。


“第二,给青年人才吃上成长的‘定心丸’。”丁奎岭认为,青年人才是重要的战略储备,筑牢青年人才这个“基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上海交大在打造涵盖职业发展、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交通住宿的宜居宜业环境的同时,通过对学科的“能级提升”和“腾笼换鸟”,为青年人才的引育创造增量空间、腾挪存量空间。


另外,学校整合企业和政府资源,构建涵盖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资助体系。如设立“基础研究特区”“思源研究院”“交大2030计划”等资助项目,为青年人才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


“第三,为人才打造‘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国际双循环’。”丁奎岭介绍,“走出去”就是要给人才创造机会,让他们到国内外最顶尖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去深造或者工作。“引进来”就是要“不远万里求人才”,把招聘会办到人才特别是具有海外优青潜质的人才家门口。


“我认为海外优青是支撑学校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增量,其他人才项目更多的是存量的结构变化,而海外优青是增量变化。我们通过学校为主、校友为辅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做宣讲、搞联谊、办论坛,把上海和学校求贤若渴的诚心和优越的发展环境传播出去,与身在国外的优秀人才建立更多思想链接、情感链接和事业链接。”丁奎岭说。


“我想,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四新’的重要指示,既是贵州各个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地大学乘势而上的强大依靠。”丁奎岭认为,从人才和创新的角度来说,城市是大学成长的后盾,大学是城市发展的引擎。只要大学和城市水乳交融,以引育人才为发力点,就一定能够打造一个“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沃土。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韦倩 罗亮亮 李莎 姚楠楠

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森

编辑/胡家林

二审/李冰

三审/李缨 金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