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天眼专访|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全力把杂技剧《脊梁》打造成精品力作

微信图片_20231123174235.jpg


“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打造大型杂技剧《脊梁》,反映的是贵州的交通建设成就,我们将助力贵州把该项目打造成受观众欢迎的精品力作。”4月19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率队到贵阳考察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杂技剧《脊梁》推进情况时表示。 


边发吉来过贵州多次。第一次来贵州时,他的身份是文化部国家精品评审组成员,当时对贵州京剧院的一部戏进行考察评选。“第一印象是这里高山林立,青山绿水,风光优美,气候宜人。”边发吉说,后来到贵州,发现每次都有新的亮点,而这个亮点就是巨变,比如城市风貌,比如交通建设。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大数据建设等,把人们的“意想不到”切换为“预料之中”。


1713791316630296_a.jpg

边发吉(右)与杂技剧《脊梁》主演交流。


从边远闭塞、出行不便的地方,变为各种快速通道相互连接的“高速平原”,边发吉对贵州的巨变感慨良多。大型杂技剧《脊梁》反映的正是贵州“天堑变通途”的桥梁建设部分,其用丰富多姿、情感饱满的肢体语言,揭示交通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贵州实践中的时代意义。


作为贵州省委宣传部2024年重点资助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脊梁》的立项牵动着边发吉的心。此次他率领专家团队到贵州省杂技团贵阳花溪训练基地考察项目推进情况,从宏大构架到点点滴滴,每个细节,都灌注了他的心血。


对中国杂技家协会和贵州文化演艺集团联手打造杂技剧《脊梁》,边吉发充满很大的期待。如何把这个项目打造好?边发吉认为,站位要高远,视野要开阔,要把该剧定位为:打造一部扛鼎之作,雕琢一件传世精品,留下一部不朽经典。“近一年来,为《脊梁》这部杂技剧,中国杂技家协会做了充分积极的准备。“我们从全国各地选拔出精兵强将,组成庞大的主创团队,有节目导演,有杂技编导,有舞美设计,有服装造型,有视频摄制等等。今天的这个专家团队,就来了好几个杂技家协会的副主席,可见大家的鼎力和用心。”


与其说一部杂技剧的创新探索吸引了国内第一方阵的专业人才,不如说贵州的社会发展成果深深地打动了人们。边发吉表示,整个大团队借力杂技艺术,全心全意把贵州的美好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当好贵州的形象大使。他说,要展开杂技艺术的翅膀飞向全国、飞向世界,这个飞,就是对贵州的宣传和推介,它将对贵州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于西部地区的杂技院团,如何做到快速提升?边发吉说,贵州文化演艺集团整合优势资源,不遗余力地打造杂技剧精品,这一点和中国杂技家协会的期待合力理想同频共振。虽然运作这次项目的人数不多,但对贵州杂技团这样的院团来说,可以说是重组重构。项目进来了很多演员,而这些演员的表演技艺都很精彩。“包括演员、舞美、服装等各个方面的很多专业人士都会来支援这个项目,中国杂技家协会用鼎力支持,而且全国的杂技同仁也非常给力。我相信通过大家的拼搏,《脊梁》这部剧目将会展示在中国舞台乃至世界的舞台上。”


观看了贵州省杂技团的演员基本功展示、杂技剧《脊梁》训练项目展示、杂技剧《脊梁》主要演员综合素质展示,边发吉的心中更加有底。“演出团队的气质、气氛、气势都很好。有这个良好的精神面貌,接下来的就是一个劲儿地干。”边发吉有一个不变的观点,那就是:中国杂技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传递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从上高原到攀高峰,这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所以现在抓杂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积极向上、不畏险阻的精神气质。而杂技一直走在前边,它通过一个个的具体剧目来表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边发吉出生于中国武术之乡河北沧州,自幼习武,喜欢杂技,性格爽朗。从河北省杂技团团长到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数十年来他不断探索,在创作、导演、理论研究上有着很深的造诣,堪称杂技界的扛鼎人物。他策划、创排了《清宫乐韵》《水流星》《集体武术》等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杂技作品,策划导演了《中华魂》《故乡》《天缘》等大型杂技主题晚会。其作品获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等大奖,他本人也获得中国杂技“金菊奖”终身成就奖,被中国文联评为“德艺双馨”艺术家。今年已67岁的边发吉,仍在为中国的杂技艺术四处奔忙。他秉持的艺术信念是:所有的艺术都有创新的空间,而这个空间为杂技艺术打开了宽敞的大门。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编辑/黄若佩

二审/姚曼

三审/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