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返乡青年杨光达|与其守望乡愁,不如自己去阅读“乡愁”

1713095422758128.jpg


  暮春的周末,雷山县格头苗寨,艳阳高照,李星正在“溪畔晓筑”的露台咖啡吧打卡拍照。


  来自南京的李星是通过小红书“阿达的民宿”知道“溪畔晓筑”的,“和阿达描述的一样,房间充满着阳光、森林、原木的味道,温润充满力量,让人感到安心。”


格青创·隐筑民宿.jpg


  老板杨光达正在打电话安排着客人下午进山探趣的事情,“我们的客人可以到农场、果园体验采摘乐趣,享用苗家特色餐饮,观看和体验苗族传统芦笙表演和蜡染文化。”他对记者介绍道。


  于老板杨光达,这里装着“乡愁”最初的安心,于客人李星,这里弥漫着“乡愁”独有的归属感。


  35岁的杨光达是土生土长的格头苗族小伙,在回到格头苗寨做民宿之前一直在浙江打拼。“我们格头坐拥好山好水好风光,但此前一直守着‘厚家底’,过着‘苦日子’。”


  在外的日子,一碗肉末粉、一栋小木屋、一口方言,就能勾起他对格头村的乡愁,乡愁总是激励他生活向好的力量,也是珍藏在他心灵最深处的柔软。


格头苗寨.jpg


  一次偶然的旅行让他接触到了民宿,“当时的民宿刚刚兴起,旅游旺季常‘一房难求’,出于好奇,就订了一间,想看看民宿和酒店有什么区别。”杨光达一到民宿就被其独特的风格迷住了眼。


  “屋内三两日,屋外已千年”杨光达想,原来这就是民宿,那格头老家的老房子也可以这样打理和经营,与其在外守望,不如索性自己回家乡去阅读“乡愁”。


  2019年,偶然回乡的机会,嗅到雷山发展乡村旅游的商机,他毅然决定辞职返乡,改造自家闲置老宅建成民宿。“格头村对于外面的人来说是神秘的,而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家,通过民宿可以将我们格头苗寨的美、苗家风俗传播出去,可以和更多人分享这份美好”。


  一条大河波浪宽,总会遇到与自己风雨同舟的人。


格头苗寨民宿.jpg


  2021年初,他和同村的杨仁鸿等12人一起创立了雷山格青创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家乡的民俗文化、自然资源与民宿发展新理念有机融合,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将村里闲置农房改建为精品民宿,溪畔晓筑由此而来。          


  当然,民宿创业需要很大投入,短期内也得不到太多回报,不是杨光达一个人能决定的,家里人的意见也很重要。起初,父母是反对他回乡创业的,认为儿子有一个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已经足够了,不能一时兴起冒着巨大风险去卖房、贷款创业。


  倔强的杨光达没有退缩:“我要让全世界知道我的家乡有多好!”。在杨光达的坚持下,父母终于做出了让步,同意他回乡发展民宿。“虽然风险很大,稍不注意就是血本无归,不过人生在世总要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最起码不枉此生。”


  他的坚持没有白费,“小店从2021年7月运营到现在,共接待游客约1万人次,多以散客为主,营业额约20万元。”


格头苗寨秃杉.jpg


  每个民宿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溪畔晓筑”就是杨光达和格青创的故事,多年来,村口的秃杉树一直激励着他前进,杨光达说:“‘格青创’就像是一棵正在汲取阳光和养分的秃杉幼苗,和村里的秃杉树一起茁壮成长,我也希望这份力量能传递给旅居我们民宿的所有客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晏惠轩 钱仕豪

编辑 何涛

二审 李劼

三审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