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普安茶点“绿”成“金”之路①|开采!“一条龙”用工让茶青下树百姓就业

  轻风拂过,春蕊萌动。清晨,连绵的茶山还未苏醒,57岁的余家美已和村子里的人骑着电瓶车来到普安县茶源街道联盟村贵安茶业有限公司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挎上茶篓,唤醒满山春芽。

  

  “我们加了采茶微信群,群里一发消息我们就约着过来了。”余家美动作麻利,双手翻飞间,一粒粒芽尖便落入篓中,篓底渐渐铺起一层翠绿。

 

1711677786198431.jpg

茶农正在采茶。 周睿 摄

  

  从余家美所在的晴隆县沙子镇三合村到普安县茶源街道联盟村,车程只需三十多分钟。“虽是不同的县,但我们离得近,过来很方便。我们今天采茶的价格是26元一斤,之前价格还要高一些,动作快的每天可以赚三百多元,慢一些的也能赚个一两百元。”余家美说。

  

  普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普安县就业局局长张将介绍,微信群其实是解决普安县茶叶种植户与采茶务工人员之间供需问题的重要一环。“茶叶只有采摘下来才能带来经济效益,否则只是一片树叶。为了提高茶青下树率,2021年7月,我们就建立了‘普安红茶技工’劳务队,让茶青能下树,老百姓有茶采。”


1711678415564272.jpg

务工人员在普安县茶源街道茶园内采茶。王华 摄

  

  在基地的另一端,59岁的曹明香正带领10余名来自兴仁市的务工人员采茶。与余家美一行不同,他们与茶企达成了长期合作的意向,从采摘春茶到采摘夏秋茶,从采茶到管护,一年只回家一两个月,每人每月工资稳定在5000元左右。

  

  以县级统筹、乡镇共享、村级组建的模式,普安县建立了茶叶采摘的供需交流平台,在茶企、茶叶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劳动力之间搭建起种、管、采、制、销“一条龙”无缝衔接用工桥,既解决了种植户“用工难”“用工荒”问题,也解决了采茶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

  

  “普安县96个村中,92个村有劳务队,已经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七千多人,辐射周边县市。”张将补充道,在促进供需信息交流的同时,普安县还组织了茶叶采摘能手为劳务队员进行培训,通过提高采摘的效率和质量,促使老百姓进一步增收。

 

1711677864922790.jpg

普安县茶源街道茶神谷茶农正在采茶。王华 摄

  

  “大家要注意把我们的左手也运用起来,左右手一起,我们采的茶是不是就更多了?”受普安县人社局邀请,全省双手采茶技能竞赛“金手指”奖第一名获得者冉桂琴连日来都穿梭在茶山间,为采摘春茶的劳务队员讲解采摘技巧。

  

  通过培训,茶青下树率得以提升,普安本地的种植户郑金秀对此深有感触。“正是‘明前茶’的采摘忙季,加快茶青采摘速度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郑金秀家的茶园已经忙了一个多月,其间有不少劳务队员加入采茶的队伍。“务工人员增收,我们也在增收,双赢!”

  

1711678122296909.jpg

普安县茶源街道茶神谷春季景色。王华 摄

  

  采摘下来的新鲜茶青在夜里进行炒制,经过高温淬炼的干茶第二天一早就会售出,走向全国各地。而唤醒这片片新绿的茶农,也即将走出大山。张将介绍,普安县计划在今年4月中旬组织部分劳务队员到福建采茶,“我们的春茶采完了,还可以错峰到其他省份去采茶。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完善和优化‘普安红茶技工’劳务队的相关制度和举措,让连绵茶山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

  

  一叶新芽,在水中载浮载沉,为茶农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可能,在普安,也在远方。


统筹 晏海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睿 胡岚 王华

普安县融媒体中心

黄太富 谢红梅

 李洪凡 周忠高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李劼

三审 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