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渔歌唱“晚”|六盘水冷水鱼产业跑出逆袭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jpg


DJI_20240320042251_0338_D_DJI.jpg


北盘江畔的六盘水,虽然地名中有个“水”字,但这里的人们喜食牛羊肉,渔业养殖发展滞后。2021年起,一种名为三倍体虹鳟的冷水鱼种在此繁衍壮大,每年数百万尾虹鳟鱼从这里“游”出,销售市场辐射省内外,成为六盘水渔业蓄势待发的生动写照。


凉都虹鳟鱼,谱唱新渔歌。近年来,六盘水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围绕良好的生态禀赋和市场需求,深挖冷水鱼产业发展优势潜力,现已摸索出以虹鳟、鲟鱼等养殖为主方向,大水面加坝后设施养殖的新路径,全市渔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23年六盘水市养殖面积稳定在5.95万亩,水产品产量0.3218万吨(目标任务0.3万吨),同比增长14.64%。


DSC_5729.jpg


鱼“跃”凉都,凭什么?


三月天,品鱼鲜。


沿着钟山区保华镇的乡村小道踏春而行,记者来到掩映在两山之间的双桥水库生态鱼养殖基地。“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这个由六盘水市水投公司主导开发建设的养殖基地藏在层层山峦中,数百个直径8至20米不等的陆基桶次第分布,清澈的鱼池内,上游水库的底层水通过地下引水管道汩汩而出。


项目养殖负责人杨元虎抓起一把鱼饲料撒入池中,成群的鱼儿抢食翻腾,阳光下鳞片闪烁光彩。“这一桶大约有1000尾虹鳟,长到4、5公斤左右出售,能卖30多万元。”


另一边,鱼苗孵化车间内,3月17日才从波兰空运来的30万颗鱼卵在水里漂浮,粉粉嫩嫩地十分可爱。“这批鱼卵花了十几万元,上一批是荷兰的。大概7至10天就能孵化出鱼苗,但鱼苗长成能上市的大鱼,则需要两年。”


双桥水库承载着六盘水市部分中心城区供水的任务,常年水温10℃至12℃,水质纯净,溶氧量远高于普通河水。这片水域不仅滋养着凉都人民,还馈赠了六盘水发展生态渔业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是拿饮用水源养鱼,鱼的品质能不好么?”杨元虎笑着说,正是因为冷水资源难以复制,六盘水的山坳坳里才能“养”出优质虹鳟。


说起虹鳟,你可能不了解,但要说生鱼片,就不陌生了。其肉嫩无刺,有着形似彩虹的宽纵带橘红色纹,故名虹鳟,目前市场价大约四五十元一斤。但它生性娇贵,喜栖于20℃以下且清澈无污染的冷水中,养殖门槛较高。


六盘水地处长江、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河谷深切、水系丰富。近年来,该市因地制宜探索湖库生态渔业,以“人放天养”模式在水库内放养一批;此外,主要发展陆基圆池(桶)养殖模式,将水库富余水、发电水及下放生态环境水等引入陆基圆池,实现库外陆上再养殖一批。截至目前,全市已实施生态渔业的水库24座,建设陆基圆池(桶)379个,水域面积38.49km2。


“六盘水的生态渔业虽然起步晚、产能小,与省内渔业主产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通过极致挖掘比较优势‘单科’成绩亮眼,虹鳟渔业全产业链发展已经迈出稳健步伐。”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付强说。


1be669c063e2b0f78f81a4e459a3e96.jpg


鱼“跃”凉都,为什么?


起重机挥舞吊臂,运输车往来如梭。在位于保华镇的加河路生态养殖区项目现场,记者才短短几天没来,地面抹平了、道路硬化了、沥青铺上了……“昨天又有重庆的三文鱼大批发商过来谈业务,市场倒逼着我们赶工期嘛。”六盘水市双桥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刘林丰说。


滩涂铺金、水下藏金,虹鳟鱼生态养殖项目前景广阔。


过去,六盘水市鱼产品多为湖南、江西等外省供入,运输成本较高、鱼产品品质不高。按人均年平均淡水鱼需求12斤计算,仅中心城区年需求量高达1020万斤,而当时,除了六枝特区落别乡有一个水产养殖基地,守着“富矿”冷水资源的六盘水人似乎从未想过要养鱼。


2021年,六盘水市水投公司结合主营主业延长产业链,公司领导班子初步谋划依托管辖的双桥、玉舍两座水库资源,布局“一条鱼”产业。尤其是那一年1月1日,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实行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导致渔业资源供给缺乏,市场对渔业养殖的需求量加大,淡水鱼养殖销售前景大好。


“水产养殖会不会影响水质?”“本地从来没有大型的渔业养殖基地,不会养嘛。”反对的声音此起彼落。


“不会干可以学。”公司领导带队前往兴义、铜仁、惠水、玉屏等地调研,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2021年9月8日双桥水库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开始立项备案。2021年11月养殖基地建成,同时开始进行包括虹鳟、鲟鱼、胭脂鱼、鲢鳙、江团、大口鲢、加州鲈等13种鱼种的实验养殖。2022年4月,根据实验结果,初步筛选出虹鳟和鲟鱼两个鱼种。随后,公司又派人奔赴云南、青海、黑龙江考察学习虹鳟鱼养殖,最终才确定了以“虹鳟鱼为主、鲟鱼为辅”的养殖方案。


“六盘水的水太凉了,我们取的是水库底层水,水温稳定,冬天在10度左右,夏天最高18度,太适合虹鳟鱼生长了。”刘林丰说。


据介绍,双桥水库生态鱼养殖项目总投资14176.58万元,占地共约165.5亩。目前已完成投资13000万元,4个养殖基地、2个孵化车间分别位于钟山区保华镇和月照乡,现有存栏87万尾。预计今年8月四期加河路养殖区建设完工,正常年份可孵化虹鳟鱼500万条,产出成品虹鳟鱼500万斤,年产值可达1.14亿元。


DSC_5756.jpg


凉都名鱼,游向何方?


目前,六盘水市有2家中高端餐饮品牌中餐馆,菜系以粤菜、湘菜、黔菜产品搭配虹鳟鱼以及创新菜品为主,自开业以来一直是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有外地朋友来,当地人都喜欢在这里请客,觉得有面子。”贵州乌蒙山十九度虹鳟餐饮公司总经理陈兵说,这也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餐饮选择。


一条虹鳟鱼,从欧洲“游”到凉都,完成了产业“从0到1”的起步,未来还会实现怎样的涅槃呢?记者采访了六盘水市江源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六盘水市双桥电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春雷。


“我们从欧洲进口的鱼卵要4、5毛钱一颗,等到全产业链建成后,一颗也就4、5分钱,价格肯定还能打下来。”王春雷告诉记者,两年前做项目规划时,打算先把鱼儿养出来,再考虑产业延伸,没想到养着养着就养出来一个“小而美”的地方特色渔业品牌,19℃虹鳟鱼、乌蒙深度生态鱼等农产品地理标识正在积极申报。


眼下,该项目最大亮点在于产业链前端的育种孵化。之前,已经和青海龙羊峡等地的养殖户建立了鱼苗供应关系,还远销到了海上牧场青岛,参与虹鳟鱼“淡转海”养殖;甚至乘势而上,承接了黑龙江水产所陆海接力、南北接力的一个科研推广项目。要知道鱼卵相当于“芯片”,而黑龙江水产所突破了虹鳟苗种长期依赖进口的产业“卡脖子”难题,成功获得国家级专利,双方已经敲定即将在玉舍水库下游建设科技鱼卵孵化车间。届时,六盘水虹鳟鱼养殖规模至少可以排进全国前10名,


冷水鱼,“热”产业。随着苗种繁育、养殖、加工、冷链、销售、餐饮、科研等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日趋完善,六盘水生态渔业产业发展未来可期。


渔歌声声,让我们在时代浪潮中聆听新韵。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勤

图 视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编辑 鲁媛 李娟

二审 刘定珲 赵昆 刘娟

三审 孙勤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