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两会茶话室|乡村振兴怎么干?看他们的!

  • 作者:杨凯茗 陈祖嘉 李硕 罗玉青 李洋 周麟宇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发布时间:2024-03-10 23:49:43

WechatIMG403.jpg


“到时候我们一起去代表村里边去看一看,去游玩一番!”在天眼两会茶话室里,贵州日报天眼新闻主持人与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平坝区平元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肖正强和全国人大代表,黔西南州兴仁市鲤鱼村党委书记、村主任田锦华两位乡村振兴代表做好了约定,在盛夏之日去他们村里看看和美乡村和村民的幸福生活。

 

产业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


作为乡村振兴方面的代表,肖正强和田锦华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说起自己的村子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是肖正强这位“兵支书”常说的一句话,有过八年军营生活的肖正强在2016年当选平元村的党支部书记以后,以军人作风带领乡亲们从蔬菜种植开始,稳扎稳打地实现了脱贫,又带领乡亲们紧跟时代步伐,以文旅融合和黑水虻养殖向乡村振兴大步前进。


如今的平元村已不见破旧石板房、泥泞道路,水泥路户户通,路灯、绿化随处可见。160余间老房屋被翻新,乡亲们荷包也越来越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我们平元村这几年除了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以外,在乡村振兴上主要是带动村里的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有技术的村民。”肖正强说,村里的蔬菜大王朱胜成成立了一个蔬菜种植合作社,自己建了120个蔬菜大棚,他就请他指导平元村的蔬菜种植,销售也依靠他的路径。“我们平元村到目前为止发展了400亩蔬菜种植,在‘蔬菜大王’的帮助下,都不愁销路。”


在平元村有65名退伍军人,“我组织了一批年轻有责任心的年轻退伍军人组建了一支退役军人服务队来帮助做政策宣传、产业发展等。此外还成立了兵支书调解室来解决村里的矛盾纠纷。”肖正强说,他希望广大退役军人能紧跟党步伐,响应党的号召,实现自我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在田锦华眼里“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种桑养蚕就是苗族同胞传说习俗,只是以前传统的养殖方式,产量不高。“2017年,我们通过东西部协作,采用‘党建+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用先进的养殖方式,推动了种桑养蚕产业稳步发展。”田锦华说,现在村里以种桑养蚕还生产蚕丝被,鲤鱼村的蚕丝被品质好的最高能卖到3400一套。


在田锦华的带动和组织下,蚕桑产业从一家一户简单的庭院式养殖,发展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产业链,现今,鲤鱼村建设蚕桑种植基地300亩,建成蚕房200平方米,养殖桑蚕180余张,年产鲜茧16000余斤,年实现产值240余万元,大大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近年来,鲤鱼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资源禀赋,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群众”模式,创新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适合鲤鱼村发展的党建引领“五变”路子(农民变工人、变商人、变股民、变艺人、变市民),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村里生态农业、农家乐、规模养殖等产业也陆续发展起来。


如今,鲤鱼村地上贴满瓷砖,天花板灯光明亮,电视机、洗衣机、沙发、冰箱等家具摆满堂屋。门口的路变得更宽更整洁了,晚上顺着家门的路,在路灯的陪伴下,可以走到村里的休息区、民族广场、运动场、石拱桥、亭台楼阁等游玩。


当初只能靠种水稻保证温饱的鲤鱼村,如今已经跃出临渊,以生态优美、产业兴旺、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全新面貌迈向未来。


多条路径,共同奔向乡村振兴


过去的一年,是肖正强和田锦华履职的第一年,他们对村里的发展有了更多想法和期待。


平元村有一个万亩大坝,曾经只是用来种植,如今这里已经变成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热门景点,春天看五颜六色的油菜花、夏天看一望无际绿油油的水稻、秋天看金黄稻田里的丰收喜悦,冬天有各种游玩项目,肖正强介绍道,“我们依托村里的飞虎山古人类遗址,联合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一同规划打造了3000亩左右的稻花香里美丽田园综合体。这是我们在2022年和村企开发的项目。通过举办地方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吸引周边省市游客观光旅游,我们还有采摘体验、休闲度假、研学、休闲为一体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不断拓宽致富路,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个新动能。”


据了解,自2022年开放接待游客以来,截至目前,平元村共接待了30万人次游客,营收500万左右,直接带动就业80人左右,间接带动务工1500人。


“2023年有游客19万人次,带动了周边农户开办农家乐、超市、小吃店等等,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增强了村里的经济活力。”肖正强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效。


此外,肖正强还以原有种植大红袍花椒的合作社为基础,在2023年种植了500亩,“现在还在生长期,到明后年丰产期以后预计产值能达到200万以上。”


鲤鱼村2023年产业也实现了大发展,从依托民族传统的种桑养蚕到依托良好生态发展起来的矿泉水生产产业都是鲤鱼村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富民好产业。


“在过去的一年中,鲤鱼村桑蚕产业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更多的村民参与到种桑养蚕的行列中,使得桑树的种植面积有了明显地增加。这不仅提高了桑蚕的产量,也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经济发展。”田锦华说,去年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不仅提高了桑蚕的养殖效率,蚕茧质量也更加优良。“这不仅提高了蚕茧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村民们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收益。”


此外,鲤鱼村还积极开发桑蚕产业的附加值。除了传统蚕茧销售外,还利用桑叶、桑葚等资源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如桑叶茶、桑葚果酒等,为村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依托鲤鱼龙潭特有的富含偏硅酸和锶的复合型珍稀矿泉水水源,鲤鱼村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公司到鲤鱼村成立了水厂。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水厂生产的桶装水远销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每年产值能达到9000多万元,公司长期为周边200余户村民免费提供饮用桶装水,带动3000余人入企领薪,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2万元收入,真正将青山绿水转化成了真金白银。田锦华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去年还建设了一个扶贫车间,如今产量已经达到了每天2.4万桶。”


青山绿水成了“致富密码”,2023年,鲤鱼村村民人均收入达1620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63.91万元。


乡村振兴路上,肖正强和田锦华都选择了因地制宜的产业,利用好村里的文化、生态、人才等资源,让村民参与其中。如今,村民心中有期盼,手里有活干,脚下有方向。


和美乡村,就在不远处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这些年的工作让我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我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肖正强说,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也需要“土专家”“田秀才”。


在过去一年的履职过程中,田锦华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流,实地调研乡村振兴的情况。“我发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这三个方面。”他说,同时,还要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田锦华和肖正强在茶话室现场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乡村振兴经验。


今年,是他们履职的第二年。2024年全国两会开幕会现场,肖正强和田锦华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以后,都感到干劲十足、催人奋进。


“回去以后,要抓好落实,利用好我们鲤鱼村的“五个一”发展模式,不断推动一、二、三产融合。”田锦华说。


一旁的肖正强也说,“作为一名村支书,听了政府工作报告以后特别鼓舞士气。回去以后会像政府工作报告里面说的那样干干净净地为人民办事情,埋头苦干建设平元村,把我们平元村建设成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的和美乡村。”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两位村支部书记关注的仍然是“三农”方面,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们会持续为农民发声,为乡村出力,为振兴赋能。


“今年,我将继续关注农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田锦华说,同时也将关注其他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如教育、医疗、环保等,为农民朋友们争取更多的权益和福祉。“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肖正强关注的除了乡村,还有退役军人,“作为一名兵支书,我今年提的建议不仅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还建议建立全国退役军人帮扶援助资金保障机制。”他说,希望能有更多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一起把家乡变成心中的模样。

 

主持人 杨凯茗

文字 陈祖嘉

视频 李硕

摄像 罗玉青 李洋

导播 周麟宇

编辑 张良胜

二审 何涛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