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贵州 > 正文

【微纪录片】从小山村走上人民大会堂,她的“竹”梦故事比你想的更精彩

微信图片_20230306191220.jpg


  这是来自西南竹海的风的声音。


  比风更不可定义的,是这里的人。


  5年前,2018年3月5日,来自贵州赤水河边一个民族村寨的苗族姑娘杨昌芹第一次带着她亲手制作的竹编水杯走上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2023年3月5日,她步伐有力、满怀自信,再次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讲述着乡亲们以竹“编织”小康之路的故事。


1678090492203178.jpg

杨昌芹(左一)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朋城 摄


  132.8万亩竹林,全年实现竹产业产值74.6亿元,18万竹农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今天,风捎着来自竹乡的佳音,吹向北方。


1677995077155162.jpg

赤水竹海


  起风了,踏风而行


  杨昌芹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2007年,当17岁的她因一次偶然的学习机会走进藏在万顷竹海深处的赤水大同古镇时,从小喜爱手工艺的她便被赤水竹编这项古老而极富艺术性的技艺深深吸引。


  赤水竹编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一棵竹子经过选竹、刮青、破竹、加工、染色、拉丝等20多道工序,再经过匠人的巧手编织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1677995113447289.jpg

砍竹


  第一次砍竹的生涩、第一次拉起竹丝的无措……虽然手上满是伤痕,但是她知道,她找到了将为之倾注一生的事业。“以前我妈妈问我,你做这些事好像看不到效果。但是我会跟她说,如果我以后能做出来,它一定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放弃家人眼中的“铁饭碗”,她一头扎进了竹编里。“发展才是最好的传承。要想被世世代代的人所认可,我们就必须要研发出适合每个时代审美要求、融入生活场景的产品,才能具备通往市场的商品属性,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


1677995144732906.jpg

竹包瓷工艺品


  此后十余年,杨昌芹深耕传统手工艺原理,发掘时代艺术元素,创造性地把传统竹编工艺提升到实用价值与艺术审美相结合,从传统的竹篓、簸箕等生活实用品开发出立体竹编、竹编包饰、竹丝编画、竹艺灯具等数十种产品,让“赤水竹编”绽放全新的光彩。


  风吹年年 年年有风


  2012年,杨昌芹成立了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无偿给周边的留守妇女、易地扶贫搬迁户、残疾人等进行竹编培训。“我希望能牵手更多的年轻人和有志之士,以及我们当地的老百姓,把我们的竹艺传承发展到极致,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取名为‘牵手’竹艺。”


1677995181171606.jpg

杨昌芹为当地妇女培训竹编工艺


  2018年,国际竹藤组织培训基地之一落户赤水。随后,杨昌芹带领团队成员多次参与到国家援外培训计划,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竹编工艺培训,分享她们靠竹编脱贫致富的奋斗故事,把中国竹编艺术传向世界。同年,她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9年,杨昌芹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成立了集加工生产、研发设计、学徒培训、研学体验、展示销售为一体的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基地墙上写着大大的一段话:带学一门技术,带动一批群众,带富一方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这是她的初心,也是她的远方。


1677995199282396.jpg

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


  2022年,公司员工从起初的二十余人增加到百余人,其中18人拥有工艺美术证。公司产值从两三百万提升到两千万元。同时,基地与民族村177户570人达成利益联结,带动周边竹编上下游产业上万人就业。


  春节刚过,杨昌芹又片刻不停地忙碌于产品换品、新增商品条码、基地展陈设计改造等事务。“在未来的五年,我们的目标是真正实现竹编工艺的产业化。以前,它是我们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我相信,未来也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产业,它既是文化也是产业。”乘着旅游复苏的春风,六十余箱竹编产品堆满了基地的仓库,满载着她和乡亲们的期盼,整装待发。


1677995224288621.jpg

村民许燕(中)在基地上班5年,主要负责编织竹丝扣瓷,每月收入可达六千元。


  万里山河 东风浩荡


  从一名单纯的手艺人,到工艺美术师、企业管理者,再到成长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乡村振兴带头人,她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着,耳畔的风便是她的方向。


1678096340661.jpg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


  今年,杨昌芹再次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责任与荣誉是并存的,连任了以后,让我感觉责任更重。我会继续尽全力做好竹编事业,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通过他们的手艺致富奔小康。”


1678092487153864.jpg

杨昌芹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朋城 摄


  时光镌刻不朽,东风吹响号角。再次走上两会舞台,褪去稚嫩,她已成为一腔热血为民所谋、一身技艺为民所用的90后“老代表”。她最关注的仍是非遗文化产业品牌化和泸遵高铁和渝赤叙高速修建这些与竹编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在她看来,以销售反哺生产才是最良性的发展,便捷的交通是销售的保障,销售好了就能吸引到人。而有了人,便有了一切。她和乡亲们都盼望着,踏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路再宽广些,跑得再快些。


1677995385747013.png

杨昌芹创作的竹编挂画《花开富贵》


  “这五年,学习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但是我最喜悦的不是做成了多大的订单,而是放学后看到孩子来基地做作业,他们的妈妈就在旁边编织东西的时候,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事。”在杨昌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当地的留守妈妈们变身家门口的“上班族”,一起“竹”梦乡村振兴。


  家庭团圆,产业发展,眼前的幸福生活就像杨昌芹和乡亲们家园中那花开正艳的春天,充满希望。她把这最美的“春色”装进了新作品——竹编挂画《花开富贵》里,随风飘山越岭,奔赴下一场山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王璐瑶 田旻佳 庞博

执行/周璇 刘义鹏 高航

海报/齐青杨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何涛

三审 闵捷